我厅第一书记工作组成绩卓然备受媒体关注

03.03.2017  20:32

  近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山东广播电视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奔赴郓城县张鲁集乡,对我厅“第一书记”工作组进行采访报道。齐鲁晚报以“被称为‘兄弟’是最大的荣耀”为题,选取我厅第一书记的工作案例进行了深度报道。

  我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王夫海、林乙楠、郭智深、王坤、杨大伟等5名同志在为期两年挂职“第一书记”工作中,帮包5个省定贫困村,他们紧扣精准扶贫中心主题,结合十几个扶贫项目,扑下身子实干苦干,开创了“村庄换新貌、百姓笑开颜”的局面。“第一书记”的实干精神和卓然成绩受到媒体记者的高度赞许。

  党建工作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工作组围绕着党建这个总抓手,强班子带队伍,定制度理规范,建队伍育新人,使5个帮包村党组织建设有显著变化,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来后,村里“党旗飘起来了,正气树起来了,支部强起来了”。

  尽快改善村庄落后面貌,打造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所有村民最迫切、最强烈的愿望。工作组入户调研走访时,老百姓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修路。工作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四处奔走,筹措专项资金200万元,为5个村硬化了村村通连接道路及村内主干道路54公里,硬化户户通路面6.5万平方,让老百姓出家门就走上了水泥路。同时为5个村建设300米深吃水井3眼,灌溉井52眼,疏通河道9条,解决村里饮水灌溉的燃眉之急。工作组还为每个村都新建了村办公室、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配备了健身设备,老百姓高兴地说:“村子变亮了,绿了,干净了,一下子前进了十几年!

  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的重点任务。工作组利用争取来的5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因地因势制宜,选准选好产业项目,先后发展了肉鸡养殖、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加工、农村超市等14个致富产业项目,为贫困户特别是留守妇女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参与项目的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5000元以上,能够顺利实现脱贫,同时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6.45万元。工作组探索出的“资金跟着农户走,农户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新模式,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被总结为“张鲁集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工作组充分发挥自身单位优势,在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图书设备援助、幼儿园建设、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建标准化农村幼儿园3所,利用改薄计划新建教学楼3栋,平房32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书记的两年,是我们感觉最接地气的两年,虽然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与老百姓的心更近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两年来,我厅工作组为帮包村协调落地及多方争取的扶贫经费累积达到3500万元以上,彻底改变了贫困村落后面貌,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