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同志代表我委接受省人大常委会教育工作情况专题询问

23.09.2015  11:20


王忠林同志回答询问

会场全景

9月22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省政府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柏继民、才利民,副主任贾万志、温孚江、尹慧敏、于建成,秘书长翟鲁宁出席会议;副主任宋远方主持。副省长王随莲到会听取意见,并代表省政府作表态发言。本次专题询问,省政府确定由省教育厅作为应询牵头部门,省编办、发改委等14个部门作为应询部门。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林同志代表我委接受询问。

    委员提问:目前,我省正在研究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对于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想问的问题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将采取哪些重点措施?谢谢。

    王忠林同志回答:首先感谢谭鹏飞委员对发展改革工作和教育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历来十分重视,始终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十二五”期间,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截止2014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1.6%和45%,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确立的75%和40%的任务目标。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我省各类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第一位。我省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关键在人才,基础靠教育。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组织起草“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纲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用心把握、用心谋划,以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初步考虑,“十三五”期间,我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面,应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 ”就是要: 实现一个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率先建成教育强省。 ”就是要: 强化两个能力。一方面,要强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教育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支撑能力,对“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服务能力,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驱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让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就是要: 加快三项重点改革。第一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健全上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第二项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深入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第三项是,高等教育重点改革。健全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要继续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公平、科学选才。 ”就是要: 完成四大任务。第一,基础教育要均衡发展。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服务,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第二,职业教育要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教师+技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三,高等教育要内涵发展。支持省部共建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逐步解决我省高校“山多峰少”的问题。第四,民办教育要大力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就是要: 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每年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全覆盖。二是“全面改薄”工程。投入资金420亿元,全面改善976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城镇中小学“大班额”消除工程。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办学、名校建分校等方式,全面彻底地解决“大班额”问题。四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建设20所以上全国知名高职院校和100所中职示范校、优质特色校。五是高等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进一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十三五”规划正在编制起草过程中,上述思路还只是初步的考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研究,并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努力在省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