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确立“双核四带六区”城镇布局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 (记者魏新美)交通规划、市政规划、能源设施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不同部门出台的各种规划缺乏协调,难免出现撞车。如何协调解决这一问题?4月6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由住建部批复实施,成为我省第一个到2030年的法定空间规划。
《规划》提出了“双核、四带、六区”城镇空间布局。“双核”即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四带”指济青聊、沿海、京沪通道、鲁南四条城镇发展带,“六区”即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等六个城镇密集区。
济南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青岛将依托开放优势,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金融财富、总部商务、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海洋新兴产业,建成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6700万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65%、55%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到2030年,城区人口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济南、青岛;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有淄博、烟台、临沂;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有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菏泽;50万-100万人的中等城市26个,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58个;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20个左右,5万-10万人的建制镇60个。
《规划》明确了城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实行海陆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将我省建设成为沿海地区国家级城市群、“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日韩协作先导区、现代海洋强省、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其次,构建了层级有序的省域城镇空间布局;第三,完善了科学合理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即中心城市、建制镇和乡村居民点体系;第四,确定了梯次分明的城镇规模结构;第五,健全了统筹协调的规划支撑体系,在与各类专项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从综合交通、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开发管制等方面构建了城镇发展的支撑体系;第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中,对中心城市、建制镇和乡村居民点的发展,做了不同要求。对建制镇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建制镇规模,实行差异化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扩权强镇事权改革,对244个国家重点镇和省级示范镇进行重点培育;对乡村居民点,按照“发展新社区,建设新农村,保护老村落”的总体思路,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到2030年形成7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5000个左右中心村、4000个左右特色村。乡村居民点建设应符合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特点,突出风貌特色,继承和延续原有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另外,要进一步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村落风貌保护,开展空心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