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加强鲁疆 产业合作的几点思考

09.04.2015  17:02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适应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和重要通道,是连接“一路一带”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站;新疆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鲁疆产业合作,更好地服务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和援疆工作开展。

一、鲁疆产业合作呈现“一个递增、五个转变”良好发展态势,为我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我省按照“用政府资金保民生、用社会资金促产业”总体思路,在抓好重点援建项目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鲁疆产业合作深入开展,努力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拓宽群众就业和增收致富渠道,呈现出“一个递增、五个转变”良好发展态势。

一个递增”,即产业合作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的逐年递增,2010至2014年,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目前,我省与新疆实施产业合作项目1468个,已完成投资1380亿元,均居19援疆省市第一位。

五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4县的重点支援向整个喀什地区乃至全疆的全方位合作转变。目前,山东企业以喀什为支点,已遍布新疆各地州和兵团各师团场。二是实现了以工业企业引进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进转变,产业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已实施的1468个产业合作项目中,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216个,完成投资207亿元;原材料、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等工业项目883个,完成投资828亿元;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项目369个,完成投资345亿元。三是实现了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向各类经济组织共同参与转变,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目前,民营和其它经济组织投资项目数量占80%以上。四是实现了由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的产业合作向大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配套,有组织、有规划的集群式发展转变,主要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原材料和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商贸物流4大产业集群。五是实现了由主要依靠我省企业“单干”到与当地企业合作发展、与多种生产要素深度融合转变。据统计,我省在新疆投资的产业合作项目中,有1/3以上是通过共同出资、股权合作、技术转让、托管经营等形式实施的。

产业合作已成为我省援疆工作的一大品牌和亮点。俞正声主席2014年9月来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山东援疆工作政治责任意识很强,贯彻中央的方针很坚决,具体的工作很务实,产业援疆在19个援疆省市里最为突出。张春贤书记也曾批示,山东援疆工作成效明显,产业援疆经验值得在全疆推广学习。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也先后5次给予重点宣传报道,推广我省的经验做法。鲁疆产业合作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一方面,我省与新疆及周边国家产业互补性强、“水土相符”,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另一方面,我省在参与丝路建设中已布好了“先手棋”,具备依托新疆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坚实基础,这为争取把我省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有力支撑。

二、实现“三个对接”,增加鲁疆产业合作新动力

第一,与国家战略规划有效对接。一是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建设“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央贯通国内、经略周边、连通世界的战略构想。在产业合作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机遇意识和战略意识。一方面,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优化我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和对外合作上,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国内,瞄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广阔市场。二是围绕“五通”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定位,明确了未来丝路沿线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也为我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指明了方向。三是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围绕推进丝路建设,我国已联合20多个国家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被确定为三大国家战略,予以重点推进。下一步,国家还即将出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所在区域的政策“洼地效应”将更加凸显。

第二,与我省发展的战略需求有效对接。一是与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利用援疆工作平台,更多、更好地把适合新疆和周边国家需求、而我省相对过剩的优势产能转移过去,用腾出来的空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二是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有机结合。在与新疆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形成海陆统筹、东西双向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与新疆及周边国家的优势有效对接。一是能源矿产优势。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太阳能、风能也非常丰富。与新疆山水相连的中亚地区,也是世界能源资源宝库。去年,在我委的积极努力下,“外电入鲁”战略取得重大突破,锡盟--山东、上海庙--山东及榆横--山东三条新通道全部获批。下一步,应立足长远,借助产业合作这一途径,把新疆及周边中亚各国作为我省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矿产资源境内外开发力度,进一步开辟向北、向西的战略能源供应新通道,破解我省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开拓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农产品优势。新疆的农产品以其品质优良、产量丰富而闻名全国。除大枣、葡萄、香梨等瓜果外,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日前,国家已出台规划,将新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农业和纺织服装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应该在与新疆合作上有更大作为。

三、坚持“四个并重”,增强鲁疆产业合作新活力

(一)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并重,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是去投资、到哪儿去投资”,主要由企业说了算,政府不搞“拉郎配”。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针对受援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帮助受援地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布局,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产业转移和发展的能力。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既有针对性地抓好招商引资,又切实做好落地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调整招商引资方向,把重点转移到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为大项目配套等方面。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专案招商和专业招商,前方、后方和受援方多方联合招商,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牢固树立“招商更要安商”的理念,与受援地一起,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融资、用工、市场开拓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困难,共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坚持引进大企业与引进中小微企业并重,既注重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又注重引进吸纳就业多的中小微企业和项目,更好地推动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重点纺织服装企业新疆行”、“农业龙头企业新疆行”等考察对接活动,再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围绕为大项目配套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引进一批中小微企业,带动创业,扩大就业。三是在园区内,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所、创业信息和技术指导,培育一批投资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民族手工艺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创业项目。

    (四)坚持人才引进与员工本地化培养并重,引进当前急需紧缺人才,又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逐步实现员工本地化。着眼于企业实际需要,继续引进当地紧缺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加大本地人才培训力度。一是建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项资金,重点针对初、高中毕业未就业人员及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培训、定岗培训。二是实施培训和产业联动发展。协调有关培训机构重点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双语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纪律意识;企业则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实习等形式,主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省对口支援办对口支援新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