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一扇扇紧闭着的门 热情老太助邻里重拾温情

05.11.2014  14:22

    “你的邻居是谁”,正成为很多现代都市人心中的一个谜团。

  周末家庭聚餐时,大姐讲起了她们小区张奶奶的故事。张奶奶今年66岁,原来一直在老家居住的她,由于要帮工作繁忙的儿子儿媳带孩子,去年她和老伴一起搬进了城里的某个小区。在城里生活,最让她感到不习惯的是:明明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张奶奶本是个热情的人,在老家生活时村里村外的人也都熟识,而邻居之间住得这么近却不说话这件事让她感到苦恼。于是张奶奶决定主动给楼道里的每一个人做“自我介绍”。她敲开一扇扇紧闭着的门,笑呵呵地和邻居们问好、寒暄。   起初,邻居们不太适应这个有点过于热情的老奶奶,总是心怀警惕。但是张奶奶似乎并不在意大家的不信任,下雨了通知邻居收衣服;谁家出差了,帮忙收着报箱的报纸……渐渐地,大家被张奶奶的热情感染,都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告诉她。张奶奶把每家每户的姓名、电话写在她的联系簿上,让楼里的邻居不再成为陌生人。   听完这个故事的我,顿时脑海里浮出了这样一个画面:小时候一家人生活在大院里,东家炒了好菜给西家端一碗,西家有了什么好东西给东家送一袋;酱油盐巴没了,到对门家厨房去拿;家里有事把孩子托给隔壁老人照顾;大人们天天挥着芭蕉扇在院子里扯起家长里短;小孩子们相约一起去抓蛐蛐、玩沙子……还记得有次放学路上遇到大雨,回到家里已是落汤鸡的我,是邻居阿姨帮忙洗的澡,还找来她女儿的衣服帮我换上。但是,这样的邻里关系正在被城市化给淡化,邻居的面孔、性格变得模糊难辨,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相当的“舒适空间”,互不过问、互不打扰,闲聊、寒暄等“不必要”的交流被忽略。   人类已经很快适应了“不知道邻居是谁”的生活,并且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要是你的邻居像张奶奶那样,你可能会认为她是对你有所索求。“寒暄”与“热情”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突兀元素。   所幸,还有人在坚守着人与人相处的美妙。或许你可以尝试这些做法:不要专注于去认识一堆可能一生也无法谋面的网友,多和一墙之隔的邻居问好;不再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刷微博、发朋友圈,重拾与身边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能力。那么有一天,你也就不再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温情,你也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尽情享受“慢生活”的“真幸福”。记者 赵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