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财政局扎实推行“零距离”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

21.12.2015  15:54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税源控管,优化财源建设环境,增强财政部门联络服务企业的能力,区财政局探索推行“三覆盖三注重 三强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党组联络分包街道(园区)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1-10月份,全区前100名纳税大户实现地方税收约27亿元,约占全区企业地方税收总额的58.5%。 一、实行“三覆盖”,让服务更到位。以街道(园区)、社区为单元,按照“加强领导,科室联动,分工负责,综合管理”的原则,划分责任区域,联络服务对象不重复不遗漏,实现联络服务企业“三覆盖”。一是每个党组成员联络1-3个街道(园区),联系1个税务征收分局,实现街道(园区)、税务征收机关全覆盖。二是各有关科室(单位)负责人联络街道(园区)财源建设责任部门,实现街道(园区)财源建设全覆盖。三是配合街道(园区)走访调研辖区前20名重点税源企业和房地产项目,实现重点税源全覆盖。 二、坚持“三注重”,让服务更有效。联系企业是手段,服务企业才是目的。为此,区财政局坚持“三注重”,避免了联络服务企业一阵风、走过场。一是联系对象注重针对性。在任务分配方面,结合各业务科室职能特点,划分联络走访的街道(园区),协助街道(园区)做好财源建设工作的同时,解决其他工作(如社会保障、资产管理等等)中存在的困难。在走访企业选取中,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选取每个街道(园区)2014年纳税前20名企业以及辖区所有的房地产项目(部分房地产企业包含在纳税前20名企业中),全区总计走访274户重点税源企业。二是联系方式注重操作性。联络方式采取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电话互访、现场督导等方式,对年纳税过千万的企业要求必须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工作计划及存在困难等;对部分中小企业可以采取集中座谈,防止频繁进入企业给企业造成负担;对所有企业定期进行电话互访,确保联络不间断;对街道(园区)财源建设按照年度考核目标要求进行现场督导,帮助街道(园区)完善财源建设管理体系。三是服务内容注重实效性。走访重点是帮助街道(园区)开展好财源建设管理工作;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下步发展规划、有无外迁意向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了解街道(园区)、重点税源企业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我们自身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三、突出“三强化”,助推长效机制建立。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建立起了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联络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党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第一责任带头人,带头联系、带头服务、带头解决问题。同时,各街道(园区)积极配合,明确主要领导作为街道(园区)第一责任人,确保街道(园区)层面领导保障,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走访档案管理,建立走访企业信息台账,明确联系对象、服务内容、存在问题、完成情况等,定期与企业进行互动反馈。建立工作例会机制,通过局党组会议,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信息归集机制,各责任科室(单位)在走访工作中了解到的企业困难,在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尽快解决;超出职权范围的,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逐级上报至区政府,想办法解决;对政策法规限制的事项,要明确告知企业,争取企业理解。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对联络走访企业情况,通过电话联系、随机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并在局内进行通报。把机关干部联络服务企业情况,纳入全局年终考核体系,作为年底评优、评比先进科室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积极、敷衍应付、企业反映差的科室进行通报,取消科室年终考评。 四、实现“一个目的”,为企业服务“零距离”。开展局党组联络服务企业工作以来,每季度走访一次重点税源企业,有效拉近了财政与企业的距离,实现了联络企业无死角、为企业服务“零距离”。一是畅通了联系企业渠道,掌握企业需求。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系服务网格,不仅帮助街道(园区)完善财源建设管理体系,更通过深入企业走访,改变了上下沟通渠道不畅的状况,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掌握企业需求,在日后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能有侧重性的为企业创造便利。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通过建立联络服务机制,使财政干部能够深入街道(园区)、企业,了解街道(园区)工作实际、掌握企业基本运营情况,学会站在街道(园区)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的难题,密切与企业的关系。有了“联系有对象、服务有内容、完成有时限”等硬性规定,各责任科室纷纷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做好走访帮扶工作。比如,今年落实的2014年度“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实施,就是通过联络走访,及时将政策传递给企业,共帮助我区10户企业完成补贴申报工作,落实扶持资金约1128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税负增加压力,帮助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