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城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推进150个重点项目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今年,历城经济工作怎么干?济南市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市委“1+495”工作体系,落实区委“1+357”工作思路,咬定“争当新时代全市走在前列排头兵”这一目标不动摇,坚持新型城镇化、先进制造业强区和城市治理“三条主线”,聚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大千亿级和医药康养、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百亿级“2+3”五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双招双引、营商环境、改革开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七项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齐鲁首邑·实力历城”。
着力打造“2+3”五大产业集群
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浪潮IBM智能计算机产业园等平台,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打造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支持济南重工、力诺集团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南洋投资有限公司新零售商用机器人总部基地、大博智能机器人生产、中国电建集团核电产业园、帝森克罗德集团总部及高端智能电力装备研发基地等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产品、自动化装备和智能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以济钢防务空天信息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卫星总装、电真空器件(行波管)、光电系统、雷达系统、微纳生产线、浮空器等空天装备研发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打造“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康养产业。以齐鲁制药、宏济堂、漱玉平民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博科国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山东方坦思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孵化器基地、山东高科生物技术研究院及生物医药生产等项目落地建设,发挥云天使护理院等医疗康养资源优势,推进阿里健康板块与漱玉平民合作实现药品新零售模式,加大医药与康养产品研发、生产、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康养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生物制剂、特色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生产与国际化康养服务有机融合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现代物流产业。以“内陆港”济南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为核心,推进齐鲁国际冷链产品全球采购交易中心、水发国际智慧物流园、熙麦济南智能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全面布局高端物流产业。用足用好维尔康肉类指定口岸功能,支持引导冷链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山东顺丰、零点物流港、盖世集团、佳怡物流、菜鸟物流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供应链总部、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和制造业物流等新业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吸引聚集大型物流企业总部、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易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等入驻,着力打造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文化旅游产业。以融创国际文旅城、中国(唐冶)国际新媒体产业园、宏济堂中医药文旅产业园、山东鲁坤天鸿创谷等项目为引领,深入挖掘利用好华山历史文化生态湿地公园、沿黄生态景观带、百年山大、百年教堂等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借助第18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和文旅城倾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盛宴的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等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观光、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娱乐竞技等产业,着力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打造高位发展平台
突出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建设。加快一期布满填实,力争超算设备3月份运营形成“算力”,保障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加速二期金融投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人才及科技服务“四个大厦”建设,着力打造海内外高精尖实验室集群、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全力建设引领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国“算谷”,助力济南争取国家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 突出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实施区域综合评价;加快中电建·创智谷、智荟瓴智造科技城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四新”产业园、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系列“合作园”“园中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全面增强产业承载力和发展竞争力。
突出济南国际“内陆港”建设。依托董家铁路货运中心,借助空港扩建、中欧班列开通、小清河复航等机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打造“四港合一”国际内陆港核心区,助力济南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突出新东站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双创平台”作用。
充分利用“金融平台”优势。加强与山东国惠、山东鲁信、济南金控、济南产投等省市金融平台合作,依托历城金融控股集团,有效发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京东科技产业基金”作用,吸引导入国家和省、市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助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山东黄河基金小镇、龙湖清科基金小镇、山东黄金产业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用好历城金融大厦“全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济南市私募投资集聚区”等“金字招牌”,引进培育金融证券、股权投资、创投基金、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加速金融产业集聚。
力争外贸出口增长11%
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抢抓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着力打造中国(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历城区域,突出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化、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化、专业人才聚集化“五个重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五大产业”。
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等制度。充分借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中国(济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速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济南跨境冷链产业贸易平台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依托国际“内陆港”、中欧班列,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鼓励医药、电力、机械装备等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5%左右。
全面创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成、一网通办”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入实施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全面开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在线监管平台和政务服务“微审批”平台,大力推进“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秒批秒办”,着力打造“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限最短”的审批服务。深化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通村(社区)网上政务服务站点。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税收“亿元楼”超8座,推进150个重点项目
突出项目主线,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实力。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未来。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着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大存量资源梳理整合,大力推进闲置和低效土地、楼宇盘活利用,有机推动产业业态更新,力争税收“亿元楼”总数达到8座以上。
强化双招双引。突出“招大引强”,聚焦产业“建链、补链、长链、强链”,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动态招商信息库,紧盯各类500强等优质企业,采取“专业招商队伍+”模式,力争引进市外投资400亿元。
全力推进全区总投资5054亿元的15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887亿元。
[ 责任编辑:秦来玲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