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在沂蒙(六) 杨培武:拼刺刀一人刺死四个鬼子

08.08.2015  16:41
在部队,我平时拿起大勺是厨师员、敌人打来我撂下勺子拿起枪就是突击士兵、战斗结束收拾战场我就是抢救伤员的担架员。有一次战斗,我们部队和敌人打到面对面拼刺刀的地步,我一个人刺死了四个鬼子。”耳朵有些被,但声音洪亮的杨培武向鲁网记者说。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同日本法西斯展开了八年的殊死搏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沂蒙,这片浸透血与火的土地,抗战时期同样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同样以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鲁网临沂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抗战在沂蒙》,展现在八年抗战中沂蒙大地上的平民英雄和他们的英雄故事。 

    记者 郭文 

   抗战在沂蒙》系列报道(六) 

    杨培武,89岁,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镇新村人,1926年1月出生,1944年参军,后编入八路军115师老三团,多次立功,抗战胜利后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退伍回乡。 

  下午四时的费城镇新村,已经退去了正午的炎热,89岁的杨培武正在村中家门口的过道里乘凉。得知记者是来采访他抗战事迹的,热情的他赶紧招呼记者坐下,并拿出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百宝箱”,向鲁网记者讲述那个硝烟烽火的抗战年代。 

抗战英雄杨培武

杨培武的功勋章

  “在部队,我平时拿起大勺是厨师员、敌人打来我撂下勺子拿起枪就是突击士兵、战斗结束收拾战场我就是抢救伤员的担架员。有一次战斗,我们部队和敌人打到面对面拼刺刀的地步,我一个人刺死了四个鬼子。”耳朵有些被,但声音洪亮的杨培武向鲁网记者说。 

  讲起参军打鬼子的事情,杨培武说,这里面还有“阴差阳错”和“柳暗花明”的故事。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开始组建由汉奸组成的伪军部队来协助日军侵华。参加伪军的汉奸,被百姓称为“二鬼子”。当年,驻扎在费县的伪军经常来杨培武所在的村庄抓壮丁去当“二鬼子”。 

  “我哥哥就是被汉奸抓壮丁抓走的,说是去当‘二鬼子’,嫂子来央求还没成家的我顶替哥哥。我只好硬着头皮把哥哥换回来了。可是咱能当‘二鬼子’吗?不能!我要当也得当八路,当打鬼子的人!所以得想法设法逃出来。”杨培武说。 

  勇敢机智的杨培武在等待时机后,终于逃出了伪军阵营,想法设法的找到了八路军115师的老三团,并成功入伍。参军后的他身兼多职,当过做饭的炊事员、冲锋陷阵的战士、救助伤员的担架员。 

杨培武向鲁网临沂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文才介绍抗战情况

  年轻矫健的杨培武勇敢机灵,他记得有一次部队下达晚上打鬼子的名字,晚饭特意炖了一锅肉来犒劳全体将士。不曾想,肉刚熟还没来的及吃,鬼子就提前打来了。部队命令立刻转移撤退,战友们是拔腿就跑,唯独杨培武舍不得那些刚炖熟的肉,匆忙把锅里的肉倒进一个粪箕子里背走。这样,在撤退结束后,杨培武所在的全连战友有了一顿艰苦年代的美餐。 

  “领导都说我打鬼子勇敢机灵,我觉得这点咱不能谦虚。我最骄傲的是有一次战斗,我一个人刺死了四个鬼子。”杨培武骄傲的说。说完这些,他随后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才缓缓的说,“那场仗打的太惨了,我们连118个人,最后剩下了18个人。尸体是一堆一堆的。”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杨培武的一条腿也严重负伤,脚也严重变形。当时队医本是要把他那条伤残腿给锯掉的。生性勇敢的他冒着巨大的疼痛硬是阻止了医生的举动,保住了一条腿。 

  “说起我当八路军打鬼子的经历,故事曲折的来,我给你们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有18枚功勋章,可惜当年打仗,随部队转移,很多都丢了。”杨培武边说边拄着拐杖去向卧室走去。 

  在卧室的床底下,杨培武拉出一个小箱子,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钥匙,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打开。原来这是他一直珍藏的“百宝箱”,里面搁着他的战争年代所获功勋章、和平年代的各类证书、以及各个时期的书籍和奖状等。 

   

  杨培武一直珍藏的“百宝箱

   

  杨培武的各类证件

  记者在征得杨培武的同意后,随手拿起一本“革命残疾人员抚恤优待金领取证”,上面清晰的显示出他详细入伍时间是1944年11月份。而带领记者采访的该村村书记杨德路告诉记者,实际上杨培武参军的时间更早,应该是在1940年,时间弄错是当年村干部在登记中出现的失误引起。这一失误影响了杨培武的不少待遇,可是,淡泊名利的他却从来没有找过组织纠正。 

  70多年前,还是十几岁少年的杨培武,用血与汗参投身到中国人民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勿忘战争、祈盼和平,让我们记住“杨培武”这个英雄的名字。 

杨培武在抗战年代留下的伤残

杨培武和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

      欢迎爆料,新闻热线0539-8292110,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或登录鲁网官方微博(@临沂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