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禁止择校让学区房价格飞涨 最高4.76万/平

17.09.2014  09:08

     有的家长为孩子上名校咬牙买学区房 有的家长认为没必要 教育专家:适合孩子的就是好学校

    是咬牙花费百万巨资去买学区房,还是去读每年学费接近两万元的私立小学?这道被逼无奈但又必须做出抉

择的 “选择题”让家住宁夏路的市民张女士最近有些抓狂,不管她选择哪一个,目的都是希望明年上小学的女儿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同时也为6年之后顺利进入优质的初中做好准备……今年,我市市区全面叫停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同时也启动了全方位的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措施,名师名校长轮岗、名校办分校、跨区域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但愿这一切举措会让孩子上学时父母不再像张女士那样纠结,家门口的好学校会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人物1 张女士 为女儿上小学找学区房 禁止择校家长很焦虑

    “学区房的价格又涨了!已经超过3万了……”自今年5月份以来,市民张女士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件事:上班之余,上网查找二手房信息。张女士看的二手房主要集中在市南区中片,这里的房子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学区房”。张女士家住在市南区东部,家门口也有一所不错的小学,但相比于市南区中片的几所名校还是有一些差距,从孩子一出生就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张女士希望女儿能入读市南区中片的小学。“我们家附近小学还行,但初中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张女士说,如果能入读市南区中片的小学,6年之后只需要参加学区片内的初中派位就可以了,7中、26中和39中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运气好派位进了实验初中就更好了。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10月份刚满6岁,明年是她入学的年纪,在5月份之前,张女士并没有太焦虑,因为她一直抱有一丝希望可以通过择校进入一所热点小学,但随后消息传来,先是教育部印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聚焦19个大城市,要求2014年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青岛名列其中。市区各教育行政部门均表示将全面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这一严格的禁令一直执行到了9月1日全市中小学开学。“今年果然没有小学阶段的择校生!”如今,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消息的张女士彻底死心了。

    在9月1日我市没有全面放开商品房限购政策之前,张女士想要购买学区房让女儿读一所好学校也不现实,因为她和丈夫名下有两套房子,无法购买第三套。在购买学区房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张女士将目标转向了私立学校,打了一圈电话之后,她发现一些热点的私立小学明年招生名额已经全满了,甚至连2016年的名额都所剩无几了。“我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件事这么操心,真是快崩溃了。”张女士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从孩子出生开始她就开始了一场“马拉松”——给女儿选最好的幼儿园、给女儿找最优秀的钢琴老师,即使在读市南区中片小学无望的情况下,她还是利用学校开放日的时间,到各学校听了听课。

    放开商品房限购之后,张女士对给女儿择校再次充满了信心,“这套是哪个小学的学区房?”这是张女士跟每个房产中介说的第一句话,但是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商品房放开限购之后,学区房房价紧随着“水涨船高”,如今一套仅30多平方米且不带厨卫的学区房,售价已经超过100万元……“如此高的房价让我们吃不消。”张女士叹了一口气说。

     人物2 刘先生 放弃了让孩子上名校 家门口上学好处多

    张女士的焦虑不仅在于选学区房,另一方面压力来自她丈夫,“他认为上个小学没必要这么折腾,在家门口上就可以了。”夫妻间偶尔的争执让张女士更加烦躁。刘先生是张女士丈夫的朋友,他的孩子今年读二年级了,去年上学的时候刘先生的孩子有机会到市南区中片的一所小学就读,但家住在市北区辽源路的刘先生放弃了,“当时有机会去名校确实很冲动,毕竟也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才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刘先生咨询了教育界的朋友,也咨询了孩子已经上学的朋友,最终他们放弃了那个宝贵的机会,选择了家门口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

    孩子上学一年多了,刘先生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在这里上学很开心,老师们也很负责任。”刘先生说,最关键是在家门口上学大人和孩子都省去了很多麻烦,“如果到市南区中片上学,我肯定每天早晚都要开车接送。”刘先生认为,按照岛城现在的交通状况看,他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就要出门送孩子,孩子6点左右就得起床,“这种作息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要持续小学6年,将来初中肯定也要在那个片区上,加起来就是9年。”刘先生说,这种生活光想一想他都有些崩溃。

    在家门口上学,刘先生的孩子每天早晨可以睡到7点多,吃完早饭后,可以很从容地步行3分钟到学校,“现在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孩子上学问题,有时候我们出门上班把他捎过去,来不及的话,爷爷奶奶就去送,放学后也是爷爷奶奶接。”从刘先生家到学校只需要过一条不宽的马路,老人接送孩子完全没问题,“我考虑再过一两年就让他自己上学,男孩子需要尽早锻炼一下。

     人物3 马先生 择校后生活质量下降了 为了孩子吃苦也愿意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市民马先生的出发点与张女士相同,4年前他在市 实验小学学区片提前买了一套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年之后,他儿子顺利进入了市实验小学,他们一家也从此开始了并不美好的生活。马先生买的房子面积太小,卫生间和厨房都在院子里,夏天的时候房子地面甚至往外渗水,这对于原本住宁夏路上120多平方米大房子的一家人来说,落差实在是太大了。没办法他们将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租了出去,然后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式套二房,“没办法,那个房子确实没法住,再说老人还要过来接孩子放学。”马先生说,自从孩子到市南区中片上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马先生一家隔三差五地晚上会回到宁夏路的家住,“一般是孩子抱怨房子太小太憋屈了,现在这个房子里连个正规的书桌都没有。”马先生说,但每次回到家里第二早晨儿子就会后悔,在学校附近住他可以睡到7点20分,回到宁夏路的家他6点多就要起床,每次喊他起床太费劲了。

    现在马先生一家过着周日到周四住老房子,周五到周六回宁夏路大房子的生活,“每周回到自己家里,我们都有种周末度假的感觉。”马先生说,每次寒假、暑假可以长时间待在自己家里,大人孩子都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马先生一家的“苦日子”也许短期内并不能结束,今年读3年级的儿子,小学毕业之后会被派到青岛7中、26中、39中的其中一所学校,或者他也会参加市实验初中的电脑派位。不管结果如何,接下来的6年里,他们一家的生活半径依然在市南区中片,他家在城市东部的大房子只能用来“周末度假”。

    对于3年前的选择,马先生表示不会后悔,他没有体验过儿子在家门口上学的感受,也不了解家门口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他很满意目前就读的市实验小学,“老师水平很高,对孩子也很好,另外市实验小学毕竟是最好的小学,它的平台非常大,机会也很多。”马先生说,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父母吃再多苦也值了,“不管他在这里成绩如何,最起码我尽力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将来我不会后悔,也不会被埋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