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发改委抓好“五个强化”促进创业创新

22.10.2015  17:22

潍坊市发改委围绕市委、市政府促进创业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强化规划引领,载体搭建,人才培育,资金引导和优化服务,积极推动全社会创业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强化规划计划引领促进创业就业

一是把规划作为对创业创新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抓手,将加强创业创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全市蓝黄两大战略规划,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与创业就业的协调发展。二是把创业就业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以统筹规划。在编制的《潍坊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2014年—2015年)》中,突出了劳动就业服务,明确了就业服务与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和权益保护等3方面重点任务,明确了服务标准和保障工程,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三是组织实施了沂蒙革命老区就业服务设施建设专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已累计安排1个县级和4个乡镇就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720万元,革命老区基层就业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二)强化平台载体搭建促进创业创新

一是成功争取国家级试点,为促进创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进一步优化了全市电子商务政策环境,健全了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交易保障设施建设,培育了电子商务服务。创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重点推进全市信息惠民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新兴信息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完善了信息惠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了信息惠民综合服务能级。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把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作为提高创业创新能力的根本举措,加大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创新能力项目争取力度,加快布局建设市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有机衔接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修订完善了《潍坊市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申报程序,减轻了企业负担。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3家,均居全省各市前列。布局建设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21家,95%以上承担主体为新兴产业企业。2个产业化、2个创新能力、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完成验收,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三是加快中介孵化器(集聚区)建设,促进集聚和孵化的优势互补和融合互通。我市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孵化中心规划面积6000平方米,集聚中心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目前,发展规划、准入条件退出机制、大厦功能区域划分、功能定位、效果图等均已完成。投入运营后,年计划集聚中介机构15家、孵化企业15家以上,培训800人,带动就业1200人,实现和带动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增加值1.5亿元、税收1100万元以上。

(三)强化人才培育促进创业创新

一是积极做好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推荐申报。我市3个项目入选,其中2个项目获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500万元,3人入选企业创新类蓝色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为创新人才实施自主研发创新、转化成果自主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围绕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培育的3个团队入选全省25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入选数量全省第一,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三是邀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开展产业诊断,已先后与安永、德勤、毕马威等高端咨询团队合作,开展了十大产业诊断。积极参与市政府智库建设,推荐国家发改委高俊才、王昌林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冠霖3位专家进入市政府首届顾问团。四是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845万元,支持了潍坊商校等9个中职学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潍坊职业学院利用德国促进贷款1500万欧元购置实训设备项目,已顺利通过德国专家评估,可研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为提升办学水平和职教能力,促进创业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把引进的人才纳入市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妥善解决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问题,确保“引得来、留得下”。

(四)强化资金引导促进创业创新。一是积极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创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在创投引导基金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创业投资行业实现了良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创投企业4家。其中市金控集团已发起设立了近20支投资基金,总规模近80亿元。仅去年就完成了对23个项目的投资,基金总投入11亿元,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二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振兴与技术改造等重大专项,新增一批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集聚发展试点项目,30余项产业化和重大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3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50多亿元。生物基材料产业化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国家补助资金1.5亿元,全国仅3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全省唯一,国家补助资金1000万元。高技术产品迅速投入市场并实现产业化,企业工艺路线得到优化、生产设备实现技术升级。省政府发布27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我市32个项目列入。

(五)强化优质服务促进创业创新。对高层次创业创新项目的谋划、申报,以及争取上级政策性资源,全部建立“绿色通道”,营造优质、便捷、快速的服务软环境,做到“五到位、一理顺”,即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到位,下放审批事项执行到位,审批事项公开到位,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到位,审批效率提升到位,努力理顺权责关系,打造四张清单,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营造了一流环境。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