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放管服改革 2017年山东这样解难题
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找病根、开药方,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方法和改革办法,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近日,新版的《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出台,德州、聊城等7个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这是山东直面大气环境治理这一深化改革的突出难题,去年出台的多项创新举措之一。传统重化工业占比过高,排放基数大是山东环境治理难题。聚焦这一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去年山东积极推进省管企业瘦身健体。济钢千万吨的钢铁产线实现了安全平稳的停产退出,山东省煤炭钢铁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省管国企完成255万吨煤炭产能的退出任务,占了全省任务量的73%。
此外,山东交运集团等国企以“存量+增量”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骨干员工持股,率先在全国打造了国企混改样板。“一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去产能,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通过债务重组、盘活资产、产权转让等等,千方百计地压层级、去包袱。第三,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创新、促转型。”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告诉记者。
好路子、好方法,让山东的国企改革蹄疾步稳,红利集中释放:2017年1月至11月山东省管企业累计营收同比增长43.4%;利润同比增长117.4%。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2017年,山东通过打造“少高优”的政务环境,分两批削减省级权力事项1082项,释放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截至2017年11月底,山东各类企业达到222.4万户,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第三个企业突破200万户的省份。同时,通过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实现了市场主体的宽进严管。
山东省编办副主任、山东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书伟说,下一步的计划是对群众企业反映的痛点毒点,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五个一”改革。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是关键,基层创新是保障。去年山东出台《意见》,创新推出容错纠错机制,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也充分调动了全省上下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尚龙江介绍道:“我们每年都选出20项基层创造、群众认可、可推广、可复制的这样一些创新的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推介,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2017年,省委深改组还先后召开8次会议,审议通过42个改革文件,从根本上理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体制机制,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正助推山东各项改革奋力走在前列。
“省委省政府着眼于长远发展,把谋篇布局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牢固,陆陆续续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这些都为我们山东走在前列实现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山东省委办公厅综合室副主任孙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