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代表农工党中央作大会发言

11.03.2015  10:45

  □ 本报记者 魏然 赵琳  江昊鹏

  “无序过度用水是对自然重要禀赋的任性挥霍”,“水安全的战略性威胁已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在3月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时说,水污染防治必须依法有力实施,水资源利用亟待顶层科学设计,水生态安全需要系统全面保障。5分钟的发言引起全场共鸣。

  “目前,我国水资源承载的生产生活之重负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罕见。”王新陆在发言时说,一方面水量趋紧,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京津冀地区人均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另一方面水质趋差,全国7大流域近1/3断面水质不达标,在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比例接近60%,水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700起以上,威胁近3亿人的饮水安全。

  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紧缺两大挑战并存,折射出我国水污染防治乏力、用水管水不当、执法司法不严等深层次问题。

  “水污染有效防治是水安全保障的生命线。”王新陆建议,以立法保障和严格执法为主要手段,确保水源涵养区与江河源头等重要水源地零污染;严堵污染物入水口,严控农业污染源,严控农药使用,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零容忍。同时加强严重污染水体治理,保持一般性水体不退化。

  “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是构筑水安全的基础防线,也是确保水安全的治本之策。”王新陆建议,以水资源承载力来决定城市和产业发展规模、人口数量,严格划定水资源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强化水源战略储备,科学调配水资源,切实用好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构建现代化水网。

  “治理水污染,要坚持深化改革和法治保障并重。”王新陆建议建立水资源利用与污染防治的跨部门跨地域协调工作机制,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统筹实施;现有行动计划工程性治水模式逐步向体制管理与法治保障方向过渡,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整合完善为一部《清洁水法》。另外,要严格考核地方政府水资源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实施水体流域断面达标责任制,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要以水为先,促进水环保产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王新陆举例说,2012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而农村仅为8%,缩小城乡水处理差距任重道远。

  “研究表明,市政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运营合理投资应占GDP的1.5%。”王新陆表示,据此测算,我国每年应至少投资8000亿元,而目前仅有1000多亿元,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产业潜力,将在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中华民族有爱水、治水、管水、保水的优良传统,民族复兴、永续发展必须写好水文章。”王新陆呼吁。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原标题【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代表农工党中央作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