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抢占微信平台 济南名人故居啥时也能“活”起来

02.02.2015  19:33

 

  工作人员董先生介绍,这里平日人流量约140人/天,集中于学生,多在周末,“他们在参观时侧重于了解、收集老舍的珍贵资料,纪念馆虽不大,但馆藏文献、文物依稀可以浮现老舍一家当年在济南的惬意生活。”

  除老舍故居外,南新街还有明义士故居、画家黑伯龙的黑家大院、山东法官第一人张志的张家大院。另外,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等众多现代名人也都曾在此街有过宅院。但这些故居未能像老舍故居一样得到合理保护与修缮,更别说宣传与推广。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趵突泉的“李清照纪念馆”、五龙潭的“秦琼故居”以及大明湖的“辛稼轩纪念祠”。虽然在名胜风景区,但它们没有更热闹,偌大的庭院寥寥数人,都只是例行拍照,难得有人去仔细了解、慢慢品味过往的历史。大部分陈列物已积上尘土,仿佛长时间无人问津。据了解,目前济南市的这些名人故居及纪念馆都还未像巴金故居一样设立相关的网络公众客户端,甚至部分故居进门还要收费。专家建言

  单靠房子留不住人要让故居“活”起来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和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环境大为改善,越来越多的故居开门迎客。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承载着中国历代名人生活和奉献的遗迹并未得到更多人认识。名人故居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仅仅是开门迎客,或许还不够,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单靠房子是引不来人的,必须使之“活”起来,才能凸显出它们存在于今天的价值和意义。有专业人士表示,所谓“活”,不是仅仅保存好就可以,而是要让故居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领悟,才能算“活”,“故居想要活起来,还得把名人的生平、事迹、活动、著作与当下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益。作为历史记忆和再现,故居有博物馆无法比拟的‘实景’优势。”

  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文也认为,“图书馆功能、学术研讨功能、文化交流平台功能……根据各自条件,故居都能有所为。现在我们也与济南市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老舍纪念馆也作为公共基地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在馆内还配有讲解员,有需要的情况下我们也提供免费讲解。”“能够收集起这么多文献资料,把老舍故居打造成这样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的纪念馆太不容易了,老舍在济南的经历、在济南的创作值得咱们济南人骄傲,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合适的推广渠道,希望更多人来参观、了解老舍文化。”董先生说。 (见习记者武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