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孟子故里遵循宋代雅乐礼制还原古礼古韵

08.05.2015  10:33


 

  4月27日晚,在孟子故里邹城市举办的中华母亲节推进大会暨文化惠民演出,以一对母女的温馨对白开场,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回到“制礼作乐”的年代。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婚礼……追随着这个女孩的成长,观众们领略了一段典雅庄严而又充满文化趣味的“礼乐”人生。经过广泛考证,按照文献记载,孟子故里遵循宋代雅乐礼制还原一整套古礼,雅容悦目,雅音悦耳,观者可以在这样一种和美的韵致中,品味中华文化美、善与从容。

  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整场演出由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婚礼、祭礼、乡社礼构成,线索清晰,传递着一种文与质相互生发的“文质彬彬”之美。

  当进行到“成人礼”阶段时,台下的观众纷纷表示对此并不陌生。原来,去年高考结束后,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曾在孟庙开展了“十八岁的选择——我的成人礼”活动,免费向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提供“成人礼”的体验。当时,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订制“成人礼”。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成人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现代则以十八岁冠(笄)礼为“成人之资”,所谓“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主任米怀志是这一礼仪活动的导演,他说:“回想当时的情景我记得还很清楚,在孟庙亚圣殿前,正者对冠者吟颂祝辞,冠者接受三次加冠、行拜礼,象征他们由孩童转为顶天立地的大人。”

  观“成人礼”,或者直接感受“成人礼”,成为参与者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体验。米怀志说:“通过这样一种‘仪式’化的‘成人礼’宣告人生进入某个阶段,由此教化年轻人,提醒他们要担负起这个阶段的人生责任。仪式性的礼仪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化。”

  完整恢复古时礼乐

  悠扬的古乐中,演员们着宋代服饰或翩翩起舞或规制行礼,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礼仪的典雅华美。这一整套礼仪,完全仿宋代礼制编排而成。

  为了考证相关史实,邹城市民间文化学者董伟甚至自费购买了文渊阁版本的《四库全书》。他与6名民间文化学者一起,依据《四库全书》、《邹县志》、《三迁志》、《孟府档案》等历史文化古籍共同整理了“邹鲁礼乐”。“汉代礼乐最为辉煌,但未达到高峰;唐代结合了胡乐,开放性较强;而在宋代首次祭孟,其礼乐最具代表性。”董伟说,“宋代首次祭孟的文献对礼乐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发现了对乐器和乐谱的记载,乃至宋徽宗钦定的礼乐所用衣服图案的记载。”

  由此,对整套礼乐的恢复,就确定按照宋代礼制进行。

  米怀志介绍说,乐曲来自于乐师运用编钟、笙、竽、鼓、古筝等传统乐器的现场演奏。“从演员的服饰,到演出的形式,包括音乐都从古代的记载中恢复而来,打造原汁原味的古代礼乐。”

  当然了,要做到原汁原味很不容易。因为时光流逝了几百年,很多东西已经消失了,典籍文献中记载的内容,现在也早已经没有了实物与之对应。这些困难,都要一点一点解决,米怀志说:“我们与河南大学声乐专家合作,将工车谱恢复成简谱便于演奏;借鉴本地出土的历代乐器实物,重新仿制古代乐器;并按照典籍记载制作服装,力求最真实的还原。”

  以宋代雅乐礼制祭孟礼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伴随着邹城市60名小学生大声诵读孟子名言,纪念孟母孟子大典4月29日在孟庙举行。祭孟母孟子的礼仪,同样也是遵照宋代礼制恢复而来。

  雅乐《凝安之曲》声声悠长,来自海内外的孟子后裔、邹鲁文化学者代表们在孟庙前神情肃穆,追思亚圣孟子。此次祭祀活动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和送神六个步骤构成,其间舞生分两列,武舞者左手持干(盾),右手持戚(斧),文舞者左手持籥,右手持雉尾羽,闻乐起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希望用传统礼乐、四佾舞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孟子思想中“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的思想,再现邹鲁礼乐的盛况。米怀志介绍说:“中国古代用这套乐舞教育子弟,学习了乐舞,就可以容貌端庄,进退得当,彬彬有礼。”

  历史上第一次公祭孟子开始于宋政和五年。所用乐器、乐章、服饰程序均为精通音乐的徽宗皇帝钦定。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联合本地民间文化爱好者,遍阅《邹县历代县志十种》、《孟府档案》、《日本宫内省宋元汉籍》、《文渊阁四库全书》等大量相关书籍,终于找到宋政和五年御制祭祀孟子乐章,于此次祭孟大典首次恢复使用“黄钟大吕,金声玉振”的宋代雅乐礼制。“金、元入主中原,宋代祭祀孔孟乐章散失。现曲阜大成殿祭祀乐章为明代,台湾祭祀乐章也为明代,韩国祭祀孔孟为明代,日本祭祀孔子为唐代风格胡乐,今天邹城市祭祀孟子大典重新启用‘黄钟大吕、金声玉振’的宋代雅乐,为国内外首次。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深远。”米怀志说。

  邹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平介绍,承担这些演出任务的,是邹城市豫剧团改制后的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除了平时的文化惠民演出之外,非遗传承中心还专门成立了‘邹鲁里乐团’,一直在两孟景区向游客展示邹鲁传统的礼乐文化。这次演出及祭孟仪式,就是在平时的演出上作了进一步提升,以最好的水准来呈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礼乐之美。”

  ■相关链接

  “礼”与“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文化就是以“礼”与“乐”为理论基础的“礼乐文化”。

  儒家礼乐文化的宗旨,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规范制度化,并借助制度的力量进一步确认、强化和维护宗法等级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就是通过对人们的衣饰器物、周旋揖让以及音乐舞蹈作出许多具体详细规定,使每个人都培养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即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人们在接受“礼”的约束,践行“礼”的要求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适应礼乐的规范,最终培养形成循礼守制、不逾名分的风习,并在思想深处认同和接受“礼”的要求和约束,培养起与礼相适应的道德操行,最终形成守礼、行礼的自觉意识和以礼自律的能力。在“礼”的规范下,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严格的等级序列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充当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尊卑上下、长幼亲疏各有分寸而不淆乱,人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各奉其事,各得其所。“序”立则“纲”举,则“名”正。“纲”举“名”正,则“家正”、“国正”、“天下定”,社会就会秩序井然、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