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依托数字化移动媒体助推毕业生就业

12.11.2014  11:03

近年来,鲁东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在搭建了以数字化签约、就业信息网、短信为核心的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又悉心构建了以手机微博、微信移动媒体为平台的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畅通就业信息服务“最后一米”,依托移动数字化平台推进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促进就业服务人性化,就业指导精细化。

一、鼓励学生加入数字化移动媒体,做好“微互动

建立了鲁东大学招生就业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平台,招生就业处及时传递各类就业创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发布、动态岗位需求等服务。鼓励学生利用手机微博、微信,加入学校及政府和招聘企业的“圈子”,寻找就业信息,积累人脉,向相关招聘单位表达就业意向、喜好,选择表情进行表态、参与、互动。目前,我校多数学生注册了微博,绝大多数毕业生注册了微信,动动手指,便可“无缝链接”,享受指尖上的就业服务,第一时间获取就业创业服务信息。

二、树立特色意识,指导学生做好“微简历

传统的纸质求职简历寻找就业单位的面比较狭窄,而且容易被动,常常被淹没在投向招聘企业的求职简历堆中。而微博、微信互动性强,形式新颖,内容简洁,个性鲜明,往往更能吸引用人单位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全校两级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利用手机制作“微简历”,展示毕业生独特的经历、阅历、知识结构和风采,树立个人形象,突出自身的核心优势和能力,推广和宣传自己,大大增加了面试机率。很多毕业生通过微博建立了个性、精致、实用的个人简历,并因此获得了招聘单位的青睐。

三、人文关怀,做好差别化指导平台“微空间

对于部分存在恐慌、焦虑等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建立了微空间,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在微空间内,进行“一对一”的个人交流、疏导;对于特困生、找工作困难的学生,在微空间内,就业指导人员针对学生不愿公开的隐私等问题,适时进行救助与指导。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就业指导师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店网,加入云推广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指导。“微空间”的建立,可以使就业创业指导与毕业生“一对一”地进行即时互通交流,进行个性化指导服务。

四、用好数字移动平台,做到与传统招聘方式的“微融合

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微博、微信即时性、立体性、交互性优势,及时了解招聘单位各项信息,如企业特点、工资待遇、用人标准等,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招聘单位。同时,鼓励学生在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做好前期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参加现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最终确定就业去向。数字化移动平台与传统就业招聘方式的有效对接,提高了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的签约率。

五、建立审核监督制度,制订数字化移动媒体“微法则

招生就业处制定了微博、微信维护管理条例,明确就业微博、微信领导机构、发送程序及管理方式,建立了以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和职业指导师为主体,学生干部为骨干的“微信息员”团队,定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查实就业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