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整合资源培植花卉和杞柳龙头企业

08.09.2015  11:01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培植花卉和杞柳龙头企业,并将其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取得明显成效。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推动,目前,全市花卉栽培面积达10万余亩,建有花卉市场20家,成为山东省花卉园艺生产大市和消费大市。与此同时,全市杞柳栽培面积达到30多万亩,加工产品多达100余个系列、1万余个品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杞柳产业基地。

 

从2012年开始,临沂市以积极推动农民增收、生态增优为目标,以创新发展、培育品牌为重点,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出台了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推进花卉、杞柳产业专业化、区域化和标准化发展的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增强以花卉苗木产业、杞柳产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产业整体效益,促进全市花卉和杞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规划,到2018年,全市花卉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30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从业人员20万人。到2018年,全市杞柳标准化栽培面积发展到50万亩,杞柳专业村发展到450个,加工营销企业达到650家,带动农户15万户,从业人员50万人,第一、二产业产值5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5亿美元。

 

在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上,临沂市所规划的区域布局是:花卉产业以兰山、罗庄、河东三区和郯城、苍山、费县为主,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中高档盆景盆栽花卉基地;以兰山、河东、郯城、沂水为主,建设鲜切花基地;以兰山、罗庄、河东、郯城、平邑、沂水为主,建设一批绿化观赏苗木基地;以平邑、沂水为主,建设药用、食用花卉基地;以罗庄为主建设兰花基地。杞柳产业以临沭、郯城、莒南、河东4个县区为依托,逐步向其他县区的沂、沭、汶河等水系沿岸平原乡镇、村庄发展。其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一是进一步扩大花卉和杞柳生产基地规模,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领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大力整合、培植花卉和杞柳经销龙头企业,切实增强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自主创新以及带动农户等方面的创新力和拉动力,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大力发展花卉和杞柳标准化栽培,培育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在花卉产业上,突出沂州海棠、银杏等乡土品种和非洲菊、玫瑰、百合、桂花、兰花等名优品种的发展。

 

在采取措施落实发展目标上,临沂市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与花卉和杞柳相关的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组织标准化生产、产品推介、市场营销和行业维权等。科技部门充分利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通过建立花卉和杞柳生产及加工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形式,优先扶持花卉和杞柳的发展。对企业单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对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为花卉和杞柳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对企事业单位发展花卉、杞柳及初加工所得,符合规定范围和条件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花卉、杞柳种植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其自产自销产品,按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对已认定的低收入农户发展花卉和杞柳产业的农户,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贴息扶持。对从事花卉和杞柳生产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有收入来源并具备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有关政策规定,金融机构可以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

 

与此同时,临沂市还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立足现有生产基础和加工企业,围绕花卉和杞柳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大力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断提升花卉和杞柳加工流通企业生产经营水平;鼓励单位企业和个人,围绕花卉和杞柳的优势和特色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完善利益机制,加快花卉和杞柳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公司、农户利益双赢;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路子,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兴办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上述多种途径和模式,进一步激发花卉和杞柳产业的发展活力,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花卉和杞柳龙头企业。在抓好品牌建设,向质量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创出一批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