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山东”宣传大格局 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

05.11.2015  13:47

  文艺与宣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要“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文艺作品的宣传力度,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着眼于推介宣传本地文化资源,营造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2012年起,山东实施了“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工程”(简称“文艺推介工程”),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加强与各大媒体合作,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得以推出,彰显出“文化山东”宣传大格局。

   及时反映部门动态 让民众掌握“文化舆情”

  得益于“文艺推介工程”,如今山东各地民众有了了解“文化舆情”的窗口。小到一场演出的时间、票价,大到文化工作的月度、年度安排,民众均可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获知。

  10月,山东举办了全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记者了解到,为最大程度扩大展演影响力,让票友知晓演出时间、地点,主办方山东省文化厅提前1个月召开新闻通气会,并在合作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刊载了日程。

  “以前在哪演不知道,演什么不知道。这次在报纸上获知演出日程,我特意剪下来贴在卧室,想看哪场就提前标出。”济南市民刘吉婷说。

  在山东文化系统内,今年年初实行的“台账公示”也让干部职工耳目一新。所谓“台账公示”,即山东省文化厅每月末汇总下个月的重点工作,经厅长办公会审议,在山东省文化厅官网公布。包括厅机关、厅直属单位、各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执法局等。“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系统掀起学习热潮(厅党组,各市局,各处室、各单位)”“做好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统计工作(山东演艺集团)”…… “这个月要做哪些工作,重点是什么,都公布出来,清清楚楚、有的放矢。”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看来,逐月调度公示全省文化系统重点工作,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问责、增强履职水平、实现大督查的重要举措。

  徐向红说,阳光、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除去有明文规定的保密事项外,山东省文化厅没有任何秘密可保,要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厅务公开、馆务公开、院务公开、所务公开、团务公开,及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大力推介文艺名家 培养造就领军人物

  业内均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其实在文艺界各领域,都需要有高素质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的“成才”“成名”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与推介。“文艺推介工程”也注意到这一点。

  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编剧李春明,2014年获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得知这一消息后,山东省文化厅立即组织媒体赶赴莱芜市,对李春明常年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随即,《从财会人员到剧作家——记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编剧李春明》等一批鲜活报道被广泛转发传播,为全省文化系统的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为增强文艺舞台的吸引力,让更多民众走进剧场、展馆,“宣传推介工程”与媒体合作,对省内诸多艺术门类的名家新秀进行专题报道,一批常年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艺术造诣高的文艺工作者被民众熟知。很多媒体更是开辟专版、专栏,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立体宣传报道。

  中国文化报于2012年起开设“艺术百家”栏目,至今已推出上百位山东省内的文艺名家。有80岁高龄仍坚持创作的国画艺术家刘宝纯,常年致力于戏曲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姜可瑜,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蹈编导新秀傅小青,孜孜追求梨园艺术的京剧演员刘建杰等。

  《意见》指出,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需“着眼于培养大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造就大批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进一步加大文艺名家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力度”。文化学者、山东大学教授张志甫认为,对文艺名家的推介有利于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权威解读政策方针 为文艺工作者“解疑释惑”

  2013年开始,山东在省级层面出台系列针对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扶持办法,涉及选题创作、加工提高、演出奖励等各个环节,业内称之为“全链条”扶持机制。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地。“全链条”扶持机制初步建立后,山东省文化厅在部分基层地区调研时发现,文艺工作者对一些办法了解程度依然不够,并未完全吃透政策精神。

  基于上述实际,“文艺推介工程”对“全链条”进行了多方解读。山东省文化厅官网公布《山东舞台艺术“4+1工程”实施方案》,报纸、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邀请政策制定者、业内专家,详细解读相关扶持办法的运行机制和评选流程。经过前期预热,各地对政策措施认知度逐渐提高,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群众反响强烈的舞台艺术作品获得资助。

  几年来,“文艺推介工程”还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传达中央文件精神,解读省级层面实施意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即是典型。

  2013年底建立的国家艺术基金,是中央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推广文艺精品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宣传不到位,在首批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过程中,山东的情况并不乐观。时间回到2014年,在第二批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开始前,山东通过各合作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一方面邀请基金负责人来鲁解读申报细则,并在媒体上全文刊发;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和基金受益者在媒体上作“代表发言”,强调基金对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年公布的国家艺术基金评选,山东有35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省域第三名;获资助资金达3080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同比增长220%和280%。

  深入报道典型经验 一批“山东做法”得以推广

  “文艺推介工程”实施近4年时间,山东文化系统与媒体通过及时沟通、深入交流、广泛合作,推出了许多繁荣文艺事业的“山东做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得益于媒体的及时跟进报道,山东省内的文化工作在质量、效益层面均获得提升。

  如“全链条”扶持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文艺推介工程”合作媒体紧盯工程动态进展,阶段性地总结经验,同时也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今年8月11日、8月20日,本报分别在11版整版、头版头条刊发《“全链条”扶持艺术创作,“山东模式”成效显著》、《“政策红利”为“百花齐放”奠基——山东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运行观察》两篇重头文章,对“全链条”进行梳理总结,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日常工作中,山东省文化厅注重通过“文化宣传交流群”等新媒体手段,向媒体及时报送新闻线索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山东还集中组织媒体到各地进行采访,就某一个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2011年10月,山东省文化厅组织“金秋齐鲁文化行”,数十家媒体兵分两路,采访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办期间,国内外数百家媒体与艺术节组委会密切合作,就艺术节的系列活动进行及时跟进报道。2014年,结合全省文化工作重点,组织国内各大媒体采访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刊发各类新闻稿件逾500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后,今年9月下旬,山东省文化厅再次组织中央媒体采访团,到济南市、菏泽市等地采访山东振兴地方戏曲的经验。

  山东在文化宣传领域取得的成效离不开财政的有力保障。2012年起至今,山东省财政部门对“文艺推介工程”累计投入保障资金近4000万元,确保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文艺产品走出去,需要下好‘宣传+文化’这盘大棋。”徐向红告诉记者,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目前文艺发展的环境处在深刻调整阶段,创作、传播、消费手段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他认为,宣传文化部门应紧跟宣传、文艺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让二者的发展相得益彰。

链接:
 

文化宣传也是软实力
 

  不足的地方不藏着掖着,有好的典型及时推广,山东省“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工程”给笔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注重交流”。

  当今,文艺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新闻宣传如何开展也需重新思考。一位文化系统退休的老干部说,居家、工作、旅游,处处皆文化。此言不虚。正因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部门的宣传工作也就愈发重要。有人说,文化工作太“虚”,写在纸面上的报道会更虚,这其实是管中窥豹,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了解。举一个简单例子: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欣赏一部剧目,如果没有文化宣传,民众怎能知道?推而广之,对于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不了解、不熟知,文化系统的干部就干不好本职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不知道哪些思想文化该弘扬,哪些该摒弃,文化阵地极易失守。

  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化部门与新闻媒体合作,敢于主动发声,也是呼应文化改革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闻宣传工作新要求的务实举措。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对文化建设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为各地文化发展带来利好。这些政策措施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传到全国各地,让文化干部职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大政方针,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贯彻实施。同时,日常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媒体在民众与行政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山东省的“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工程”,从政府转作风的角度出发,延伸拓展到为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领域,注重工作透明度,让民众参与监督,无形中提高了社会对文化工作的关注度。该工程不但让民众知晓了文化部门“该干什么”“在干什么”,而且使其参与进来,看看“干得怎么样”。这是行政部门改进新闻宣传的方向,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十二五”收官阶段,“十三五”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将出现新特点、新问题。文艺战线应加大主动发声力度,用好宣传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有平台。报纸、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均可为我所用,积极主动地与之建立常态联系。一方面要征求民众意见,通过媒体了解民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主动作为,把相关政策举措通过宣传平台推广出去。

  其次要有队伍。文化部门可通过设立专门岗位,定期汇总信息,让广大媒体知晓具体工作安排。同时壮大评论员队伍、发言人队伍,对自身部门工作及时、权威发布。

  第三要有保障。山东省的“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工程”,每年可获省财政近千万元扶持,成效卓著,即是典型例子。同时,文化部门应常态化开展培训,鼓励各单位汇总工作信息,寻找先进典型,与媒体进行沟通。

  加大文化宣传推介力度,目的只有一个: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每一位民众。这是新时期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文化战线需要认真思考的新命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