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综述

05.01.2016  11:11

  2015年9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一场持续3个多月,遍及东北、华北、西北等7个片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活动按照既定部署相继展开。来自各省区市的百余个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参与其中,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在这场由文化部牵头组织的联动活动中,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或组建联盟、或在省内开展区域联动……逐渐形成多形式、立体化的联动模式。

  始于2011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如今已经步入攻坚阶段,三批示范区均按照各自的创建计划稳步前进,不管是后续建设、即将验收还是刚刚启动,对示范区创建来说,区域文化联动的举办可以说是恰逢其时。通过“听、看、评”及组建联盟、讲座、展览、演出等方式,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深入交流、频频互动。在这一平台下,大家各取所需、开拓思路,更好地总结了创建经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创建工作氛围,推进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范围广 形式多

  9月中旬的北京,暑热已经消散,习习秋风吹散了人们慵懒的心情,一切都变得格外清新起来。在文化部会议室,来自7个片区承办城市的文化部门主管领导共同商议着,气氛生动而热烈。大家各抒己见、共筹共谋,最后排出了各个片区的开展时间,并形成了统一的步调——“规定动作(听汇报、参观示范点、专家点评)+自选动作(联盟、讲座、展览、演出等)”,7个片区可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大显神通。

  为了充分展示各自的创建成果,“听、看、评+演出”成为多个片区采用的形式之一,西北、东北、华北、华中片区在汇报会、实地参观之余,纷纷组织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演出。西北片区区域联动在宁夏石嘴山举办,石嘴山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帆将之视为一次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的联欢,在联动期间,邀请宁夏其他地市群众文化表演团队前来助兴,将“舞动石嘴山·百姓大舞台”区域文化联动群众文艺演出打造成多地市联袂出演的精彩盛宴,不仅展示了当地创建工作的成果,而且使区域文化联动扩大了知晓度。“听、看、评+联盟”同样受到片区主办方的青睐。区域联动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各示范区加强学习与交流,但是单靠此次活动,想达到预期效果,恐难实现,结成联盟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既可以使联动精神常态化,还可以使相互交流更加深入。“文化部组织此次活动其实就是在做一个示范,它的意义并不止于活动本身,更广泛的交流应该在会后,所以结成联盟是最好的方式。”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李承刚的看法吐露了多数片区负责人的心声。所以,在华中片区、东北片区、华北片区,以文化同源、地域相近为基础,不同创建城市的联盟相继建立。华中片区早于2014年就建立了“湘鄂赣”区域文化联盟,可以说是将结盟想法付诸行动最早的片区;东北片区则借此活动,将联动演绎成“双城记”,分别在辽宁沈阳和黑龙江哈尔滨先后展开,并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东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作联盟;华北片区也于去年10月21日,在京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分片区进行区域文化联动,就是将文化同源、地域相近的创建城市组织起来,使其相互学习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这样远比召开全国规模的经验交流会要省时、见效、“解渴”得多。因此,在每次的区域文化联动中,无不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高规格组团、全方位参与,深入考察学习。7个片区中不乏各省区市文化厅领导带队,如山西代表团、陕西代表团等都由分管副厅长带队前来,显示出这些省市对该活动的重视。不仅如此,部分省市参与人数之多在此次区域文化联动中也不算新鲜事。如西北片区区域联动,由26人组成的新疆代表团最受瞩目,从自治区文化厅到各创建城市文广局,只要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相关的负责人全部到位。“要把这26人召集起来确实不易,平时大家都在关起门来搞建设,势必有些夜郎自大,这次参会对大家来说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李强说,为了让大家对宁夏的创建工作有更深的体会,他们将行程提前了两天,自发组织去银川进行了实地考察。东北片区区域联动则首次将示范项目加入进来,使各省参与联动活动的队伍壮大起来,充分调动起示范项目创建的积极性,也使交流的范围得以扩大。

  开眼界 拓思路

  去年是第一批示范区的提升期、第二批示范区的冲刺期以及第三批示范区的启动期,因此,开展区域文化联动对三批示范区创建队伍来说,意义都不寻常。

  安徽马鞍山是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其实施的“数字文化馆”项目使其在公共文化建设领域颇为瞩目。即便如此,参加区域文化联动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次拓宽思路的大好机会。“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的‘三味书咖’令人印象深刻,它将一些人气聚集的场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的延伸,既利用了其他资源,又使服务得到有效发挥。”安徽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陈晓虎若有所思地说,“这些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重新思考作为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后续建设期该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

  此次区域文化联动的经验交流主要以第二批示范区的创建经验为主,通过他们的宣讲,组成发言环节。但对于第二批示范区来说,收获也颇丰。“示范区创建需要相互交流与提升,通过区域文化联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少走弯路。其实很多想法都是在其他地区的做法启发下产生的。”福建省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月珍说。

  对于第三批示范区创建城市来说,区域文化联动犹如给他们下了一场及时雨。如果没有参加此次区域文化联动,对于刚刚上任3天的宁夏吴忠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玉洲来说,要将示范区工作吃透,得费好大的劲儿。“刚拿到创建标准时,我以为只要按照标准完成就行,但是听了这次的会,我发现原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活动只有一天时间,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杨玉洲感慨地说。

  找差距 纠偏颇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按照工作安排,示范区创建以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示范项目创建以地级市文化行政部门为主体,用6年时间分3个批次创建90个左右的示范区、150个左右的示范项目,覆盖、带动全国1/3以上的市县,整体推动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估算,中央财政已拨付4.65亿元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地方财政投入超过400亿元,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均落实了中央关于文化事业费投入的政策要求,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然而,从前两批示范区创建的情况看,个别地方的创建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如重申报轻创建、缺乏改革创新、对重点难点问题缺少攻关等,所以开展区域文化联动非常有必要。辽宁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康尔平认为,区域文化联动是国家对示范区进行过程管理、阶段性总结的重要手段,对创建环节梳理的过程,就是对经验的提炼和对问题整改的过程,可以对各示范区创建工作起到推进和引领的作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示范区创建城市之间进行区域联动目的是让各示范区学到东西,相互借鉴。意义在于让他们看到各自的文化差异,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示范区创建,防止“千区一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申晓娟认为,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工作结束验收之后,很多示范区城市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后续建设该如何开展,此次经验交流会就是让大家总结经验、学习成熟做法,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推广。只有将有价值的经验推广开来,才能真正凸显出示范区创建的意义。同时她认为,示范区创建并没有终点,各地要探索一种长效机制,使示范区创建工作得以有效地持续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冯守仁认为,示范区创建城市的联动可以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界限,有类似情况的地区都可以相互借鉴,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此外,区域文化联动还可以发挥其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