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第一阶段圆满结束

17.06.2015  10:43

  6月13日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启动仪式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记者合影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官网

   中国山东网6月17日讯 (记者 姜瑞丽 孙杰 王永春)16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活动第一阶段采访圆满落幕。来自中央、省、市和香港驻鲁媒体的30多位记者、编辑和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在3天多的时间里,深入曲阜、邹城、枣庄、泰安进行了集中采访。

  此次采访活动重点围绕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乡村记忆”工程、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内容,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山东建筑大学博物馆群,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孔府文物档案馆、颜庙,邹城上九山村,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旧址、世界语博物馆、兴隆庄村,泰山民俗博物馆、大津口乡等地,采用新闻稿件、视频、摄影图片等多种方式,通过报刊、电视、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

  活动官网采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截至6月16日下午,共发布、转载稿件260多篇,集中收录了参与采访媒体的新闻稿件,同时配发系列评论,官网共翻译发布英、韩、日外文报道60多篇,配发图片120多幅。同时,中国山东网在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进行推广,在新浪微博开设话题#文化遗产保护齐鲁行#,截至16日,阅读量已达26万人次。

  采访活动中,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以及省内重点新闻网站等进行了即时报道,大众网、齐鲁网等策划制作了山东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专题;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栏目连续3天播发专题报道,大众日报利用要闻版对中国文化遗产日及我省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报道,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山东画报、山东广播电视台旅游天下栏目、山东商报等也将陆续发布活动专题稿件。活动同时引起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稿件被人民网、海外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中国西藏网、中国江苏网、大河网、新民网、华东在线、东方网等纷纷转载。

  同时,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全程参与,参加活动的3位摄影师共拍摄摄影作品3200多幅,活动期间在山东图片库发布图片700多幅,成为齐鲁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的一扇窗口,也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留下了丰富图片资料。

  本次“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活动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大公报记者胡卧龙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山东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情况有了全新的、直观的认识。孔府文物档案馆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普查出的29份上海版《大公报》令他感慨不已,写下《孔府现29份上海版<大公报>》的新闻报道。

  上九山村、兴隆庄村、大津口乡等“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也引发大众日报记者孙先凯的思考。他说,村里保留下来的老物件让他倍感亲切,如何把这些记忆留存下去,还需要依靠留在村里的人,留住人才能留住文化传承的根。

  山东画报记者王立群则表示,此次活动让他收获颇丰,希望借此机会对山东的文化遗产保护、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等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报道。

  采访活动的新浪微博话题同样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并热议,@生活在别处321在了解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普查工作人员的付出后,在微博中表示,“真心感觉工作人员不容易,同时觉得这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并号召向全国文物普查人员致敬,该条微博阅读量达到近6000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展示山东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成就。作为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集中展示了山东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宣传山东文物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经济建设、融入城乡发展、融入民生的工作理念,宣传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政策措施、亮点经验和显著成果。活动对于提高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活动将分两个阶段实施。此次曲阜、邹城、枣庄、泰安的采访活动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赴淄博、潍坊等地进行集中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