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 打造文物科技创新平台

24.06.2015  18:44

   中国山东网6月24日讯(记者 姜瑞丽) 文物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在文物本体保护和修复,文物价值调查、认定、展示、利用,以及对文物相关环境控制与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正式成立,山东的文物事业发展将又添一个科技创新平台。

  24日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在济南唐冶新区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项目工地举行,以此为标志,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成立后,将开展全省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调研,编制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十三五”规划,筹建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交流,开展相关专业课题研究。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12日,为进一步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做好馆藏及考古发掘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山东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中心为山东省文物局所属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有关工作,承担文物修复的研究、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工作,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中心内设综合部、总工办、有机保护修复部、无机保护修复部、技术检测部。这是山东省贯彻落实《博物馆条例》的又一新举措,此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快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负责人王传昌介绍,山东是文物资源大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万余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268万件(套);现有馆藏文物182万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68677件,其中一级文物1.26万件。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馆藏及考古发掘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修复项目。但囿于历史原因以及专业技术力量分散等诸多条件限制,加之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每年以数万件的数量增长,全省馆藏文物中1/3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亟需保护。

  王传昌表示,成立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将有力整合全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和人才力量,全面实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对于提升全省文物保护科技能力和水平,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