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新矿集团:憋着一股劲 采取措施走出低谷

09.05.2016  11:50
黄金十年,纵横捭阖,占有了大量资源,布局了四大基地,构建了四大产业,目标指向千亿新矿,亿吨集团。

  在新矿采访,透过久违的一股精气神,感受到新矿正憋着一股劲。

  这个企业曾经很有劲。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第一个建成了千万吨局,成为鲁煤第一峰;90年代,创造了六条线管理以及内部市场化管理等改革经验,令业内同行赞叹。黄金十年,纵横捭阖,占有了大量资源,布局了四大基地,构建了四大产业,目标指向千亿新矿,亿吨集团。

  在中国能源的交响乐中,新矿长袖善舞,歌声曼妙。

  山东能源集团组建后,新矿凭籍自豪的体量,曾经睥睨着其他权属。

  惊涛常常在风平浪静时突起,新一轮经济危机不期而至地给了能源企业“一记重拳”。这一拳来势之重,来势之快,让煤炭企业猝不及防。经历一番迷茫挣扎后,和其他重量级企业一样,新矿被冰山颠覆,摔了个四仰八叉。

  醒来时发现中国经济的天空,已呈新常态。站起来的新矿,看着淄矿、枣矿跑在了前面,龙矿,临矿等“小弟兄”也从身边跑过。回头看,乌云压城,已无路可退。

  抉择很痛苦,但不抉择是痛苦之后的撕裂。

  决策者的高明在于指点迷津。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位民不愧是思政工作的高手。他一句话就让新矿坐不住了:新矿稳则山能稳,新矿强则山能强。

  一句话对透着省委省政府、国资委、能源集团对新矿的厚望;透着对新矿干部职工队伍深刻的认知;透着对新矿不服输不气馁那股韧劲的信任。

  一句话让刚刚履新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若祥和总经理葛茂新压力山大。

  张若祥,这位基层出身,转战多家企业,屡创佳绩的山东汉子,素以把干毛巾拧出水,变不可能为可能著称。并以颠覆性的创新,在龙矿干成了许多常理看来干不成的事。

  张若祥先鼓劲:困难是暂时的,新矿大有可为,新矿大有希望,新矿前景光明。然后再激将矿长经理:职工都吃不上了,我们这些矿长经理还看得下去吗,还坐得住吗?

  面对人员多,负债多的质疑,张若祥巧妙颠覆:人员多是发展优势 ,债务多是发展机遇。

  "大路小路只要行动才有出路,千难万难只要行动就不难……"一系列通俗而刚劲的话语,通过媒体发酵,逐步让新矿从懵懂中惊醒,继而清醒。

  乘势而上,请来了淄矿、龙矿的四位矿长,谈由弱到强、由亏到赢的过程,谈颠覆思维,强化管理的举措,谈面对困难,敢于突破的决心;鲜活的案例,给新矿的中层上了生动的一课。

  唱衰新矿的喧哗,也逐渐被嘹亮的新矿光明论淹没。光明论的主旋律就是“五有”发展优势:有梯次递补的基地建设,有足够当量的资源储备,有相对合理的产业布局,有人才队伍的强力支撑,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关注。

  开大会,深调研,精座谈,新矿决策层苦心孤诣,明思路,定举措,指方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活力因子在新矿身上复苏。

  从老区到新区,从内蒙到新疆,从谈目标思路,到谈技术措施,马不停蹄的调研,张若祥感受到了新矿体量的巨大,感受到“巨轮”掉头之难,但始终让他有底气和欣慰的是新矿干部队伍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新巨龙主动挑重担,提出今年增盈2亿元,严管理强措施降成本增效益,4月份产量减效益增。

  一季度就完成了全年亏算指标的赵官矿, 提出确保全年不亏损。采取了系列治亏举措,效果显现,出现了职工倒流一线的良性循环。

  新区争先的举动,让老区年富力强的矿长经理坐不住了,主动请缨,自我加压,出现了由以前各项指标的难以分配,到现在的矿长经理主动领取指标的逆转,指标充满了治亏创效的正能量。

  春风吹皱春水,安徽金黄庄、陕西水煤公司 、黑沟矿等省外矿井和省内外的非煤企业闻势而动,纷纷主动立下了军令状。

  顶得住任何戈壁风雪侵袭的新疆内蒙基地的创业者,在企业危机关头,背水一战,决心用再创业的激情战胜困难,确保企业低谷奋起。在新疆,秦华矿在计划盈利3000万的基础上,主动将利润目标提升到6000万元;永新矿也决心再加码盈利2000万。

  思想引领行动,脱贫先脱思想贫。借助“两学一做”“三转一强化”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新矿启动了全员学习模式。从机关到基层区队,从领导到职工,学习的氛围在浓厚,思想的痼疾在破除,观念的藩篱在拆解,发展的合力在形成。

  新矿憋着一股劲,这股劲将会使新矿走出低谷,浴火重生。(闻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