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餐】

15.05.2015  10:21

【农业部部署“三夏”小麦跨区机收】

  在大规模“三夏”农机化生产即将拉开序幕之际,5月13日,农业部召开2015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研究分析小麦跨区机收形势,部署“三夏”农机化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全力打好“三夏”生产这场攻坚战,将“丰收在望”转变为“丰收到手”,为秋粮生产赢得宝贵农时,努力确保夏收夏种质量,牢牢掌握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
  会议要求,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力争达到“两稳两提高”的目标:一是机具投入总量保持平稳。预计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达到30万台以上。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力争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5%。三是农机作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力争颗粒归仓;四是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转移顺畅,作业机具供需平衡,夏收夏种有序推进,不误农时。
  会议强调,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组织管理力争做到“五个强化”。一要强化机具和人员准备。“三夏”开始前,要加强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前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保养,确保技术状态良好;二要强化市场供需协调。认真做好“农机跨区作业证”免费发放和登记备案工作,及时发布机具供需、麦收进度等信息,引导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合同,促进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三要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认真执行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适宜割期、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等,切实减少小麦机收环节的抛洒损失;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促进秸秆的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四要强化应急调度指挥。提前制定灾害性天气小麦抢收工作应急预案,确保关键时刻收获机具“调得出、用得上”,千方百计加快夏收、夏种机械化作业进度;五要强化部门协调配合。与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粮油网)

【湖北小麦即将大面积上市】

 “有粮食贸易商提供的信息显示,湖北省洪湖地区的小麦已经零星上市,容重600克/升左右,水分约20%,收购价格在0.8元/斤左右。”5月13日,粮油市场报记者所在的粮食收购即时联络群中曝出该消息。“新麦上市开秤价应该多少?”一时间,这一话题迅速升温。
  湖北粮油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在湖北小麦主产区襄阳、随州等地进行考察,据介绍,上述两地小麦还未收割,预计襄阳收割期在5月22日~25日,随州开镰更晚。
  “从调研情况来看,襄阳地区小麦总体增产,但品质略逊于去年。”该负责人说。与地处鄂北的襄阳、随州不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零星收割并上市。
  仙桃地区一位粮食贸易商表示,当地小麦正在收割,预计5月17日大量上市,水分在20%左右,预计开秤价:水分15%之内为1.14元/斤,水分20%左右为1.1元/斤左右。
  京山某面粉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小麦5月15日开始收割,水分预计在18%左右,开秤价预计在1.05~1.13元/斤。
  “按照规定,水分超0.5%,扣价0.3%,扣量0.75%。”河南新乡一位小麦贸易商认为,湖北当地小麦的开秤价并不低。
  按照该贸易商的测算,结合目前市场情况,水分15%左右的新麦,收购价在1.12元/斤可以接受。
  此前,在相关研讨会议上,有粮油加工企业负责人反映,湖北当地小麦赤霉病发生在30%左右,存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
  上述湖北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襄阳地区小麦有赤霉病发生,由于后期防控得当,并未大面积爆发,对产量影响也可忽略不计。随州地区小麦未发生赤霉病。
  仙桃、荆门地区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当地并未爆发赤霉病,总体长势良好。
  荆州地区的一位贸易商反映,春节之后,当地阴雨连绵,日照时间较短,田间常有积水,因此影响了当地的小麦生长,极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死麦。
  在“2015年小麦生长期考察行”活动中,多数业内人士预测,河南北部的小麦开秤价应该在国家公布的托市价左右徘徊,河南南部的开秤价应该不高于去年。
  本报特约观察员申洪源认为,由于湖北南部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因此,当地的小麦开秤价没有指导意义,不会对主产区新麦开秤价产生影响。
 

(来源:中国粮油网)

【山东、河北等省降水偏多 易发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枯白穗,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减产10%左右,大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如果防治不当,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据近期气象部门预报,5月份山东、河北等省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5月2日~5月11日,大部分地区有4~5天连续阴雨天气。如再逢大雾、雾霾天气等,极易造成田间长时间结露,给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观察,小麦赤霉病与天气和湿度有直接关系,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抓住小麦齐穗至初花期进行喷药防治,这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农户用药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才开始用药,不是过早,就是过晚,没有把握好最佳防治时期,虽然喷了药,但效果很不理想。根据多年防治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应在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较多,可选择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为提高防治效果还要注意混合用药和交替用药,防止出现抗药性。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