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餐】

11.06.2015  10:43

【中国获FAO奖成实现粮农组织双目标国】

  为建设一个无饥饿的世界而努力
  ——中国获FAO奖成为世界上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双目标国家之一

  6月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举行“反饥饿杰出进展”特别活动,向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颁发表彰证书,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代表中国政府从FAO总干事格拉齐亚诺手中接过证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减少饥饿的目标。这是中国自2014年获得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少饥饿目标的证书后,获得的又一个证书。这两份证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成就的肯定,中国成为世界上提前完成联合国粮农组织双目标的国家之一。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际发展领域的核心关注。上个世纪以来,全球减少饥饿的目标具体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另一个是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1996年,FAO召开首届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即到2015年使全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减半。2000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千年宣言》,其中第一项目标包括在2015年之前使全球饥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减半。两项目标均以1990—1992年为基准期。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饥饿人口数量减半这一目标实现难度更大。
  解决好吃饭问题,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政府一贯把粮食和农业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物质与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到去年,中国的粮食已经连续11年增产,总产量连续两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主要农产品都实现了稳定增长。中国农业的发展,持续改善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和人民的营养水平,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如果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将会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是难以想象的。
  根据FAO的统计报告,1990—1992年中国饥饿人口数字为2.89亿,占全部人口比例为23.9%,预计2014—2016年饥饿人口减少到1.34亿人,比例为9.3%。
  FAO报告也显示,中国是东亚地区减少饥饿人口数量的主力,并且在全球反饥饿进程中,中国饥饿人口下降数量占整个发展中世界的2/3,为全球反饥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FAO总干事格拉齐亚诺赞赏中国全球反饥饿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认为中国是全球反饥饿事业最倚重的积极力量。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卡津说,当年中国是WFP最大的受援国,不少人认为,中国无法依靠自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了自身的粮食安全。相关国际组织表示,中国不仅养活了13亿多人,不断提高人民营养水平,还在世界条件最恶劣地区帮助其他国家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及埃博拉疫情等各种挑战,在南南合作领域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尽管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仍有7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解决这些人的温饱、增收致富等问题任务还很艰巨。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中国将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当前全球仍有近8亿饥饿人口,反饥饿任务依然艰巨,国际社会正在同舟共济,携手前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表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既要重视自身安全,也要重视共同安全。只有各国休戚与共,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才能使人类彻底消除饥饿与贫困。
  今年是各项目标截止年份,据粮农组织统计,迄今已有72个发展中国家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减少饥饿的目标,其中29个还实现了难度更大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
  2015年是国际发展议程的重要节点,全球即将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作为实现双目标的国家之一,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包括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各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那些饥饿和贫困的人们,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农业援助,共同为建设一个无饥饿的世界而努力。
 

(来源:中国粮油网)

【让丰收透着“绿色”】

  “减肥”不减产,平均亩产651.6公斤!山东齐河县30万亩小麦的测产结果表明,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仅为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带来了经济、生态效益的明显跃升。  
  增产难,绿色增产更难。在连续多年丰收之后,生态和资源环境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粮食生产,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齐河县创新小麦绿色增产攻关模式,综合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技术、病虫害统一飞防等多种配套增产技术,强力推动了粮食高产。算经济账,粮食丰收、成本下降,种粮农户的效益真真切切;算生态账,化肥减了、农药减了,“地力却常新壮”。  
  绿色增产的模式攻关“藏粮于地”,“藏粮于未来”,为“粮安天下”赢得了巨大战略空间,更开辟了粮食稳产增产的新模式。期待更多地方以“绿色增产”理念引领粮食生产实践,共同探索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粮油网)

【全国小麦收获已经过半 夏种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当前,华北、黄淮海各小麦主产省相继开镰,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工作由南到北梯次推进,“三夏”生产进入高潮。截至6月9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9546万亩,超过播种面积50%,夏收小麦进度过半。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47.3万台,日机收小麦2398万亩,机收比例达89%。
  今年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自5月27日启动以来,总体进展顺利。6月7日-9日,全国小麦日机收面积连续三天超过2300万亩,单日收获机具投放量和日机收小麦面积均创新高,进度明显加快。其中,四川、湖北两省麦收已经结束;安徽已收小麦3952万亩,进度过九成;河南已收小麦6884万亩,进度过八成;江苏已收小麦1665万亩,进度过半;陕西已收小麦615万亩,进度近四成;山东已收小麦1392万亩,进度过两成;河北、山西麦收进度过一成。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切实抓好小麦跨区机收各项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免费发放34万张《跨区作业证》。提前组织市场供需双方对接,强化信息引导,促进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各小麦主产区共成立了3234家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有利地维护了“三夏”期间作业秩序。今年,各地新增3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多为5公斤以上喂入量的高性能机具,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升。各小麦主产区大力推进秸秆粉碎还田、捡拾打捆等农机化技术,疏堵结合,促进秸秆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农机合作社已成为“三夏”生产的主力军,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抢收小麦的同时,夏玉米播种工作随即展开,农机部门大力推进小麦机收、秸秆处理、玉米机播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力争“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夏收、夏种同步进行。截至6月9日,全国已投入播种机67.3万台,完成夏玉米播种7820万亩。据气象预报,未来5天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大部持续晴好天气,利于冬小麦后期成熟和收割晾晒。农业部要求各地农机化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做到“两个务必”:一是务必加快“三夏”进度,要加强机械调度,全力以赴抢晴抢收、抢墒抢种,把夏粮“丰收在望”转化成“丰收到手”,同时把秋粮种足种满,为全年粮食增产打好基础。二是务必维护好“三夏”生产秩序。要加强部门协作,继续做好跨区作业机车的交通疏导、气象服务、供油维修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共同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来源:山东三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