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用无人机解禁助好莱坞制作?大场面将换颜

12.10.2014  14:56

在好莱坞坚持不懈的请愿之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前不久终于对6家制作公司首度赋予了无人机的商业使用权。无人机飞入电影片场将带来什么?

好莱坞的答案也许是:给远赴境外的剧组买一张返程票。

出于对安全和隐私问题的考虑,将无人机用于商业用途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全面禁止。尽管许多行业都在孜孜不倦地游说空管局重新考虑,但事实却是此前的唯一例外是位于阿拉斯加无人海岸的一家石油公司——想想看,连网络零售业巨头亚马逊都无法动摇空管局的决心。如今由好莱坞牵头率先破冰,这似乎是件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事。

至少从诉求上看,好莱坞对无人机的渴望合情合理。一直以来,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是许多好莱坞商业电影吸睛与吸金的不二法宝,然而随着电影技术迅猛发展,即便是生态链顶端的业内大佬们,也不得不谨慎地在制作技术与制作成本之间求取平衡。

曾获奥斯卡科学技术奖的的无人机摄影师艾曼纽·培温阿里在《华盛顿邮报》的一次采访中说:“十年前当你想拍一场动作戏时,你可以每秒拍18帧,然后以每秒24帧的速率放映——它们看起来仍然很快。但现在一切需要更快。电影产业对于运动控制技术的需求非常大。”

从效果上看,无人机确实有着其他工具无可比拟的优势:比之于直升机,无人机从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灵活性上都有巨大的优势;而摇臂最多只是地面上的王者,显然无法企及无人机可达的拍摄高度与范围。

然而对无人机商用的禁令却使这门技术在好莱坞英雄无用武之地。许多剧组不得不舍近求远,另择那些对无人机更为宽容的国家完成拍摄,以求达到理想效果。《007:大破天幕杀机》中那段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屋顶追逐就是案例之一。

好莱坞叫电影人“回家吃饭”

尽管放宽了禁令,但联邦空管局还是抱持谨慎态度,开出了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包括每次飞行前须检查;每次拍摄需上报空管局;飞行高度不得超过400英尺(约合120米);操控机师必须拥有执照等等。夜间飞行目前也被禁止。

但好莱坞依然表现出了强烈的乐观。业内人士一致认定,无人机将开启好莱坞新的一页。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电影的制作方式。美国电影协会的高级副总裁尼尔·弗里德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无人机系统为影视产业带来了一种极具创造力且更为安全的制作方式,它将帮助创作者们创造更有新意并且激动人心的航拍镜头,它也是电影人改进观影体验的最新利器。”

华盛顿邮报》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无人机为电影摄影师提供了一项秒杀传统方式的新手段。它将帮助导演们实现那些惊险的、堪比杂技的真实动作场面——而那原本得靠电脑才能完成。”

另一些人则将眼光越过电影,投向整个影视产业。面对今夏美国本土票房的严重缩水,好莱坞正在通过舍弃直升机来缩减制作成本,但与此同时,电影人依旧将更为酷炫的动作场面视作挽救市场的一剂猛药。无人机的到来显然满足了电影人的双重需求。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机的开放将会促使未来的剧组回归好莱坞,选择本土作战。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杜德表示:“通过营造这样一种鼓励‘本土制造’的氛围,无人机将会为美国影视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它还给了电影人一个突破创作限制的新途径,从长远来说这会是观众们的胜利。”

在好莱坞以外的人们看来,无人机并非仅仅是好莱坞抢先到手的一项福利。尤其是对已经跟空管局拉锯多年的商用无人机产业,这次规则松动,或许意味着春天已经不远。好莱坞获得的这份豁免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为无数尚在等待中的产业敲开了一扇意义深远的大门。无人机未来能否在更多产业里发挥其大用、甚至带来产业结构的洗牌,眼下全看好莱坞如何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