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纪

06.08.2015  15:02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市北经济开发区林泉社区的2000余位居民而言,近年来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另一个变化是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的成立。如今,林泉社区的居民无论参加何种公共服务活动,都习惯迈步走到社区的综合文化中心。这个以文化惠民为主体,整合了宣传、教育、卫生等职能的综合文化中心,已成林泉社区的地标性建筑。而在这种惠民、便民举措的背后,是日照市从2014年开始的关于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探索。

  畅通沟通合作渠道

  基层单位人手有限,但承担的任务不可谓不繁重,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工作,最终都要在社区落地。由此,各地频频出现基层单位一间屋子挂多个牌子,每块牌子背后的工作人员都各自为政的情况。

  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统筹资源配置,日照市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试点,并列入当地当年深化改革的要点工作。

  经过前期调研,日照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很快出炉,包括“一厅”(综合服务厅)、“一场”(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两栏”(公开栏、宣传栏)等。

  “建设标准是硬标准,同时也是软标准。”日照市文广新局党委副书记牟敦波介绍,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提出社区要有“十项文化服务功能”,但服务内容可由社区根据实际自行安排。

  为避免公共服务资源浪费,日照市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由当地文化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与文化部门的工作机制结合、与社区规划建设相衔接,确保各单位之间有畅通的沟通合作渠道,做到了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日照市财政部门也给予支持。根据当地相关实施意见,日照市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每100户10万元的标准,由市、县两级财政均摊。

  “一社一品”提升服务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硬件“舞台”搭建起来,场上的“节目”也一个不能少。在试点工作中,日照市创新推出了“一社一品”概念:引导社区加强创意策划,培育自身品牌。

  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金海社区常住人口1.2万人,社区内学区房多,各类人群文化需求也不同。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金海社区决定以青少年教育作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重点,开设了公益围棋培训班、少年足球队、读书交友等品牌活动。记者7月22日走进金海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时,20多位小朋友正在文化志愿者刘永升的指导下学习围棋。

  而在与金海社区相邻的济南路社区,居民们能享受的服务更加多元。为让居民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济南路社区建立了“文化管家”队伍:培育热爱文艺、有一定特长的文化骨干由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反过来再服务更多社区居民。截至目前,济南路社区的“文化管家”已达200多人,成为当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重要生力军。

  牟敦波介绍,目前日照市已规划建成社区400余个,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社区已达半数。“每个社区基本能保证每月开展一次特色公共服务活动,实现了群众身边文化服务的常态化。”

  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大湖社区地处苏鲁边界,社区居民外出打工者较多,也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日照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开始后,大湖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了一间教室,取名“小草学堂”。学堂服务对象是暑期在家无人照料的社区孩童,给孩子们上课的则是来自高校的志愿者。

  7月22日,大湖社区“小草学堂”里传来热烈的讨论声,40多个孩子正在向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暑期支教志愿者请教写作文的问题。坐在教室后排的李昊阳显得格外兴奋。这个年仅10岁的孩童,父亲在外地开货车,母亲则在商场做售货员,暑假无人看管的李昊阳被送到大湖社区的爷爷家。“我们每天上下午都有课,老师们讲语文、数学、英语,还能有一群朋友一起玩,我很喜欢这里。”李昊阳说。

  在日照市,以文化为主体建起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越来越多的发挥联动效应,吸引多种优质资源来到中心,达到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目标。

  22日,记者在大湖社区文艺活动室还见到了一位老人。他叫姜克金,今年59岁,是大湖社区庄户剧团的团长。“一唱党的政策好,种地不用把税缴;二唱党的政策好,九年义务教书好……”这是姜克金为剧团新编的秧歌词。看到记者到来,他特意拿出来让记者帮着“润色”一下,并说:“我们的节目都是原创,很多临近社区的居民也来学。”

  而在大湖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本团看来,社区庄户剧团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活跃民众群文生活的层次。“庄户剧团排练一部戏,用的文艺形式,但唱的内容与计生、税收、妇联、农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起到了政策宣传的效应。”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的是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照市副市长杨留星表示,日照未来的综合文化中心试点将继续秉承便民利民的理念,“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完善提升服务功能上,缺什么补什么。已有的设施、设备都尽量用起来,不推倒重来,不搞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