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门老画师周臣《辟纑图卷》

05.02.2015  11:11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生年不详(约明成化年间,公元15世纪),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能诗,擅画山水,兼工人物;初师陈暹,并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人作品,故其画多取法于李唐派系,又受戴进影响,画法严整工细,气韵俱盛,可称是明代院体画在民间的一位高手,吴门四大家中唐寅、仇英都出自他的门下。有意思的是,他初以画法授唐伯虎,及伯虎画名大盛时,常因懒于应酬,就请其师东村先生代笔,使非具眼者莫辨师徒;当然更多的则是后人为了牟利,将周画款印挖去,改书唐氏之作,这个虽然他们两人都不应负责,但说明周、唐的风貌共同之处还是比较多的。似曾有人问过东村先生,缘何名声成就在其弟子之下,这位吴门老画师颇有襟怀地老实承认,是因自己读书不多之故。诚如周亮工在《读画录》中的评价:“子畏学画于东村而胜东村,直是胸中多数百卷书耳。”今天我们就介绍一卷这位明代吴门老画师的佳构《辟纑图卷》(见图),与大家共赏。
  《辟纑图卷》为绢本设色山水,纵31.5厘米、横159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全图所绘山水人物,似为江南水乡夏末秋初之景,卷右起以巨石前后屏立,形成山间一隅,再以虬松、翠竹、杂木掩映,辅以一涧溪流,于其中安置茅屋数间;置身高大茂密树木之中的房舍里,一妇人正在辟纑(即将分析练过的麻搓成线之意),身边有两位儿童在专心攻读,另有一侍女,在后面的房中劳作,从人物朴素的衣着,以及敞轩窗户下部的墙面,因局部脱落而斑驳不堪的状况来看,此图应是写寒门教子之意也。由图中心的敞轩出来往左,溪流之上有一石板小桥相连接,越过溪水,一条小径出没于山石间,待绕出山石组成的曲径,即进入了一片“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开阔之境,此时先生以淡墨之笔,轻松明快地勾画出的水纹,似有风拂水面、轻波不兴之感,和卷右奔流之溪水相呼应。卷末水中之石上,画疏朗之树几株,与右景茂密之树木形成强烈对比,显得疏密有致、繁简得趣,加之远景着墨不多的丘陵远山,浓淡相间、远近错落,让全图又增加了一些旷达、空明之态。卷尾自书:“辟纑图,姑苏周臣写。”款下钤印一方。此图用笔纯熟,于严谨中,又能尽现宽和安闲之势,应为东村先生中期所作,是时先生画艺成熟,有心得于胸,故所作如王稚登所评:“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
  此卷的视觉效果前紧后松,构图极为巧妙合理;人物的描绘精致、生动,神态准确、传神;山石用小斧劈皴,笔法严整坚凝,以色墨之浓淡分石之向背阴阳,石上杂以重色点苔突显苍润之色,用笔规整严谨中有纵横大胆之气象;屋舍敞轩,亦点染刻画得笔笔清楚,细致入微;松竹树木则用双钩夹叶法为之,笔意纯熟工致,以如屈铁之笔双勾出树干和枝叶,再以浓淡不同之色墨分层点染出树叶的前后层次,淡墨淡而有清韵、浓色重而显古厚,浓淡交相辉映,笔墨色彩极尽浑厚苍润之势,葱郁繁茂、幽静超然之气充溢满纸;水边劲健有力的几笔竹草,让画面更添精神;全图的敷色也非常雅致,于清丽中见沉稳;而其对潺潺流水与平波微澜,不同手法的勾描,更展示出他不凡的表现能力。这些特点,体现出周臣对南宋院体李唐、刘松年一系山水技法的谙熟和他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力。
  中国书画最具价值的就是不同历史时期,开一代新风的大师经典之作,晋、唐、宋、元的大师传世名作是中国书画自开创到顶峰的经典;而明、清诸大家之名作,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风貌,是整理、继承并发展前人笔墨的经典,与前辈绘画大师传世书画名作相互辉映,都是中国书画丰富色彩中的浓重一笔。笔者以为,盛极一时的吴门四大家,虽可算明代绘画中兴的中坚,但周臣这样的老画师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吴门画派”是一个群体,是一种文化氛围,需要高手之间的学习、交流,否则是不可能雄居画坛150多年而长盛不衰的。所以,杜琼、周臣、文嘉、陆治等,对吴门画派都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