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态】黄河口处鸟与人 北归南渡又一春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此刻黄河三角洲的春天,那就是苍茫枯黄中夹杂着点点翠绿。顺着护鸟人冯广海手指的方向,清澈的黄河水汩汩东流入海,芦苇荡层层不见边际,风吹草偃间柽柳枝新芽隐约,翅碱蓬从河滩逆生而来。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既是黄河绵延千里汇入渤海的黄蓝交汇之地,也形成东亚候鸟迁徙线路的“中转站”。今年,30余万只候鸟刚刚结束越冬,从这里开始北归南渡的春之旅,而在这片世外之地默默守护着它们的,是一批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的护鸟人。
东方白鹳的“全职保姆”
一个卡片照相机,两幅GPS定位仪,两幅望远镜,一本笔记本,这些就是冯广海在黄河口湿地日常巡护监测的装备。
面色黝黑、精壮结实的冯广海已年近半百,现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的他,从1997年开始,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这片三角洲的候鸟、草木等生灵护航。
“我们设计了五条巡护监测路线,我的工作就是每天走一条线路,在不同地点观察鸟类的数量、种类,进行拍照、记录,清除外来干扰因素,并且预防火灾。”粗犷的冯广海跟记者聊天显得些许拘谨,一句话就把辛苦的工作概括完了。
其实,整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十分广袤,面积相当于2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冯广海所在的大汶流管理站是3个管理站之一。每天他都要和同事乘皮卡进行巡护,走一圈下来就是一天。
这一天,冯广海最重要的工作是给东方白鹳幼鸟进行环志,以记录候鸟迁徙习性,提供科研数据。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目前全球数量已不足2500只,而仅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就已经产下超过750只幼鸟,这里被称为“东方白鹳之乡”。每年春季,成鸟都会来此繁育。
为了让这种性格凶悍的大鸟更方便地繁育,冯广海和同事们筑起人工招引巢,并在巢周边200米内放置好采集的一米多长柽柳枝用作巢材。“东方白鹳每年风吹日晒地筑巢很辛苦,就为他们提前准备好了材料。”
今年春季,大汶流保护站发现东方白鹳成功搭建51巢,诞下后代的东方白鹳要到5月,才将继续它们飞往内蒙古的北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