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吴村镇葡萄示范园引领致富增效益

05.08.2015  12:04



在曲阜市吴村镇高楼村的葡萄示范园里,党员柳富江向记者回忆道,高楼百姓在90年代还是以种植“一麦一棒”为主,他们家虽然那个时候就开始了葡萄种植,但面积非常有限,价格也一直上不去,种葡萄在当时只能当做农民的“副业”。近10年间,市场开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百姓尝到了通过种植林果增加收入的“甜头”,镇里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也越来越好,高楼村的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多亩,全村90%的土地上都是缀得满满当当的喜人葡萄。


2000年前后,高楼村成为了吴村镇首屈一指的“一村一业”专业村,但“光有面积产量上不去,只见葡萄不见效益”的局面让老百姓犯了愁,更让村党支部的干部们急得“找不到北”。怎样让“一村一业”的专业村变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精品村,成为了摆在高楼村党支部面前的棘手问题。


通过跑市场、学经验、听意见,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高楼利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在2012年正式挂牌了。以合作社为单位,通过与北京、济南等多家农产品公司签订农资销售合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高楼村讲解葡萄的用肥用药知识、葡萄生育期管理技术等专业知识,葡萄产量由原来的每亩4000斤,增产到每亩6000斤。高楼村党支部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探索实践了“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的新模式,通过抓基地建设、抓示范典型、抓组织培训、抓经验借鉴,积极帮项目覆盖、帮资金扶持、帮技术指导、帮市场信息等一条龙服务,“示范园里抓党建,党建带动示范园增效益”的新路子让整个村庄“活了起来”。柳富江家的葡萄价格也由原来的每斤1元多,提高到了现在的每斤2.8元,经济效益由原来的每亩3000元,增加到每亩近2万多元。因为葡萄种植管理技术的提高,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级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的高楼葡萄已经卖到了江西、安徽、河南、广东、福建等好几个大的省份,农民的直接经济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3A级景区—九仙山脚下的吴村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以“生态观光旅游镇”主体功能区为发展定位,林果种植成为了这个镇的支柱产业,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也变成了吴村镇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品牌。近年来,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先后成立了高楼利民葡萄专业合作社、车站卫东樱桃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尾庄农家乐合作社,全镇一半以上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特色村,农家乐、采摘园更是发展到了100多家,党员直接经营的“红色示范园”更是多达60多家。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农民逐渐富了起来,更让百姓对肯带头、能服务的党支部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