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群众乐享首善美丽乡村

08.01.2016  12:45

    村容整洁,村貌宜人,蓝瓦白墙,古朴静幽,绿色产业,村民开怀……曲阜市美丽乡村如画中走来。

    近年来,曲阜市立足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制定出台了《曲阜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以全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建设为核心,以农村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建设以儒乡慢境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全力打造“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曲阜市率先打造全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成为山东省首批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县市。吴村镇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称号,尼山镇、石门山镇晋升为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市级片区数量位列济宁市各县市区前列。同时,曲阜市培植镇街片区9个,美丽乡村30个、生态文明村89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5个,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镇镇铺开、全域覆盖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 户户洁 环境美

    近日,记者来到石门山镇周庄村,眼前整洁优美的环境让人不由得暗暗点赞:家家门前统一配有垃圾桶,保洁员正忙着清扫街道,村内道路洁净非常,山风扑面,送来的是无比清新的空气。

    村庄美不美,首先看卫生。曲阜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逐渐探索出“市、镇两级共管、分级负责”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起“户入桶、村收集、镇中转、市运输”的农村生活垃圾环保处理模式,打开了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新局面。从此“村里有了垃圾桶,垃圾有人拉,道路有人扫,村里村外干干净净。”洁净的卫生环境为美丽乡村披上了名副其实的漂亮外衣,而镇街村庄的变化,也成为曲阜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曲阜市累计投资3700万元,深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镇街环卫所全覆盖。新建设镇街垃圾压缩站10座,共采购垃圾压缩收集车23辆、钩臂车8辆,在曲阜市405个村居布放铁质垃圾桶9300个,镇街村保洁员达到1368人。生活垃圾中转站、标准化铁制垃圾桶等基础设施,已覆盖曲阜市镇街和村居,镇街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得到充分保障,从根本上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2015年,曲阜各镇街共收集、清运农村生活垃圾6.5万余吨,曲阜市农村生活垃圾环保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村子美,更得家里美。由曲阜市妇联牵头,每村建立庭院环境评比委员会,广泛开展“清洁庭院”活动和“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美丽乡村的农村清洁庭院达标率达到60%以上。2015年5月,济宁市美丽乡村“清洁庭院”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曲阜市召开,大力推广曲阜市“户户洁”工作经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曲阜市坚持通过常态化考评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容颜持久绽放。2015年,曲阜市在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各项考核排名中,共取得了三个第一名、四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关键词:仿古改造 儒家文化 人文美  

    乡村的美丽,不仅在于青山绿水的苍翠欲滴,还在于青砖黛瓦间淡淡的乡愁。作为曲阜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石门山镇周庄除了整洁的村居环境,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那就是蓝天下明清风格的建筑样貌,它让美丽乡村在宜居之外更多了一种古朴典雅和民俗风情。

    美丽乡村是自然与人居的结合体,仿古改造正是乡村图景勾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项工程立足于体现曲阜历史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以“明清风貌、灰墙黛瓦”建筑风格为主,实施包括沿街建筑立面、色彩改造和街道设施提升在内的村庄综合整治,打造承载乡村记忆的独特风景的同时,也为以房东经济为基本形态的乡村民俗旅游提供了发展契机,为曲阜市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亮点工程、特色工程,村庄仿古改造已在曲阜市各镇街全面铺开。

    在悉心打造风情民居的同时,曲阜市还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巧妙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村村“”文化,户户有“和风”,不但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心灵、文明了乡风。

    美丽乡村处处可见的文化墙上,有让人难忘的仁义礼信的教诲,有朗朗上口的乡村文明标语,还有多姿多彩的教化育人的装饰画,不但使整个村子更加漂亮,也让村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化素养。而广泛开展的“四美三绿三榜”创建活动,既书写了美丽故事,又倡树了文明新风。同时,围绕“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目标,村村建设1处村民服务中心、1处文化健身广场、1处便民浴池,连线成片集中打造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美景携手前行。

    清晨,推开农家门扉,那香气四溢的院落,那窗几明亮的客厅,那干净整洁的厨房,无不流露出乡村光景的美好。傍晚时分,多彩的文化墙映着落日的余晖,恬淡而又温馨;宽敞的文化广场秀出庄户剧团的舞步,浪漫而又潇洒。一道道干净整洁的青瓦白墙,一幅幅精彩绝妙的手工彩绘,一处处热闹欢腾的文化广场,绘制成我市美丽乡村独有的人文风光。

    关键词:房东经济 生态旅游 产业美

    美丽乡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没有农民富裕的着色,美丽乡村也只是空有一副漂亮的外壳。正是深谙这一点,我市在倾力打造乡村宜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房东经济,着力培育农村富民产业,努力实现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嬗变,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和经济实惠。

    突出村庄特色,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曲阜市有6个镇街创建成为山东省级旅游强乡镇,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特色民俗村1个,山东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山东省级自驾游示范点2处、山东省级旅游特色村10个、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曲阜市发展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山东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4个,共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76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随着曲阜市“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富有旖旎田园风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呈现于圣城大地,越来越多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成了生态风格与文化古韵并存的“香饽饽”,曲阜也因此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互促互建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实现农民增收的惠民之路,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极大提升。

    美丽的村庄,富足的心灵,悠长的余韵……今天,当人们漫步在圣地乡村,一股股清新民风,扑面而来;一项项绿色产业,风光无限;穿过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的街巷,一栋栋仿古民房,一处处村民服务中心,一排排公共基础设施,让村民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诗意式的栖居地、牧歌式的田园居”,幸福的乡村生活如诗如画。

    美丽乡村、儒乡慢境,生态曲阜、魅力圣城、首善之区。(冯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