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郭店中学摘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桂冠的﹃奥秘﹄

25.11.2014  17:29


  

                  2014年9月,郭店中学被人社部和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为济南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校。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依靠什么赢得了教育部专家们的青睐,摘得“国字号”桂冠?郭店中学的答案是“做最好的自己”。唤醒生命、激发潜能、鼓舞斗志,学校用6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了“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做最好的自己”的美好愿景,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成长路径。
                                                                          “十字路口”寻找出路提出“做最好的自己
  1987年,郭店中学成立。作为郭店镇唯一一所初中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实施的标准化工程推动下,学校硬件配置高规格,是一所在校生达到2025人的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每年,学校照单接收学区内的小学生,生源稳定,日子一直过得不错。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教育理念与市区内的学校是有差距的。由于地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原因,这种差距被认为理所当然。”学校校长韩斌告诉记者,当这种认识成为一种共识后,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理念落后是要挨打的。区域内优质初中的崛起让郭店中学意识到,如果再原地踏步,学校就真的“hold不住”了。咄咄逼人的发展形势,其背景是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这让郭店中学走到了“需要改变”的十字路口。2008年,学校开始了谋求新发展的征程。
  家底薄,这是一个现实,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势必让发展成了“水中花、镜中月”。按照“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规律,学校提出了“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目标。
  任何事情,如果不源于内心的渴望,就不会坚持太久。如何让“做最好的自己”落实到行动上?学校将这一目标进行分解,先从提升农村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入手,让教师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最后实现学校成为最好自己的目标。
  “农村教师朴实、敬业,但受各种观念的影响,在专业发展上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这种认知又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理想,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多年来一成不变,出门参赛获奖更是不可能的。”韩斌表示,要逐步实现“”的自信,但目标也不能提得过高。“做最好的自己”,可以让教师一步步看到希望,慢慢地主动发展就会成为他们的习惯。
                                                            改造教学过程让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改变教师,就要从改变课堂开始。
  “提出课堂改造之前,大部分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老师要讲得好,但这种简单的知识灌输往往忽略了学生。”韩斌介绍,这主要还是“唯分数论”在作怪。教育局提出了“让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教学方向,郭店中学作为试点,开始了“大变革”。
  改变先要从观念开始。第一年,学校以“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为主题。韩斌表示,刚提出改造教学过程时,也有一些教师不理解。讲了一辈子书了,突然说要改变位置,让学生成为主体,多少有些不适应。所以,学校通过高强度的培训,首先改变了老师浮躁的心理,让他们接受教学过程改造的新观念、新思想。同时,学校在原有的“自探共研,当堂训练”二四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学习优势课题研究,为下一步的课堂改变指明了方向。
  从老师的干劲来讲有所提升,但是在老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上还是不够,看似懂了但都理解不透彻。第二年,学校又以“改造教学过程没有捷径”为主题,开始抓学科改造。学校从改造备课开始,一改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校长为“领头羊”,带领教师一点一点的研究课标、教材、课堂和学生。
  经过两年改造后,2009年学校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学示范校。“虽然课改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教师还是很容易走经验主义老路,课标的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韩斌说。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引领教师跟着课程标准走,凡是上课的老师都参加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说”活动,那年平均一个老师说课3到4次,课标就在老师心里扎了根。
  几年下来,从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到在改造教学过程中构建学校特色,再到突破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瓶颈……实现了教师从原来的跟着教参走、跟着感觉走,逐渐走向跟着课标走。特别是,在对教学一点一滴的改造过程中,教师们的“草根式”教学研究终于有了成果,教师们理解了“让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真正含义。
  “以前,把学生的成绩看得大于天。现在更看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成绩的获得更大地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作为班主任,现在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学校英语教师方杰说。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目标也一步步实现。据统计,近几年,学校有2名教师获省优质课一等奖,5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涌现出市级优秀教师2人,区级优秀教师30人,区级骨干教师45人,33人次获省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让他们的成长最大化                                                           

            有的学生喜欢听着学、有的学生喜欢看着学、有的学生则喜欢走着学……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学习的“最适值”,达到抛物线的制高点。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老师一味领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但由于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最终导致学生的发展参差不齐。”韩斌介绍,学校专门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教授对农村学生进行的学习优势测评系统,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优势曲线图,分析他们的特点与喜好,并采取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优势学习最大化。
  从2008年开始,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绘制了学习优势曲线图。由于做的时间久了,有时教师不用看曲线图,只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学生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分组。
  在确定学习小组时,学校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做充足的分析,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组并依据学生当前阶段的发展点确定小组人数。学校教科室主任徐洪亮告诉记者,分组也会注重学生相互互补,同个小组内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优势,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就当发言人,书写能力比较好的就是撰稿人,组织能力强就当组长等等,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没有小组学习时,总感觉不能踏实学习。现在有了自主学习时间,老师都会让我单独学习,这种因人而异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成绩进步也很快。”初二学生小王告诉记者。
  另一位学生小李则表示,因为课堂上的提问、评价是针对一个小组的,所以上课时有不懂的问题,组内成员会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对于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和家长成为“伙伴”为学生成长加分
  谈及学校的教育工作,韩斌介绍,学校建立了“四个委会”,即“事务管理委员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我们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做最好的自己,从而提升农村学生的全面素质。
  “好的教育是家校合力的成果,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学校的管理及老师的正确引导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韩斌告诉记者,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他发现,家长、学生、教师之间可以构成一个小社会,其中家长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在吃好、喝好、不受委屈的环境下学习好,同时兼顾个性的发展。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则是先成人再谈学习。
  虽然目标相同,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容易因观点“不同”,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如何让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成为同一战线上的“合作伙伴”则成为关键。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每学期学校都会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普法式”培训,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身心特点。
  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还实行了“三全”+“四自”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人人争当学校的主人。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值周班制,分担管理、监督学生的常规情况,做出量化评价。通过对他人的监督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另外,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我们信息技术小组引领着孩子学习3D打印技术,跟孩子们一起设计轮船、飞机,还用3D打印机将设计的轮船、飞机打印出来……”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孟琳告诉记者。2008年-2011年郭店中学连续四年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多件电脑作品荣获全国、省一、二等奖。学校合唱社团从2004年荣获济南市合唱节一等奖起,每年都会斩获几项大奖。2010年,学校合唱团赴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优秀表演奖,农村孩子走上了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