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关怀 最实的担当|全局谋划推进,将改革进行到底

14.12.2017  04:3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

出台国企改革、支持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双十条”意见,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推动各项改革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证合一”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山东正以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不动如山的改革信心,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总书记嘱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各级党委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山东作为

出台国企改革、支持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双十条”意见,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按照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改革,当代中国的最强音。将改革进行到底,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9900万齐鲁儿女的铿锵实践。

四年前,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个省份就是山东,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对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

山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准确把握十九大提出的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准确把握“三个不能变”的重大原则,正以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不动如山的改革信心,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持改革定力

时刻做到敢于担当

有什么样的政治站位,就有什么样的改革担当。某种意义上,站位是不是高,是不是从政治和全局的角度来谋划、推进,决定着改革事业的成败。山东的决策者深刻把握这一点――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对树牢“四个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改革,从关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能否打开新局面的高度来推进改革,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推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中央召开有关会议后,11月山东先后召开试点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及时有力有序推开改革工作。一个月来,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行动迅速、落实有力,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这项改革为代表,山东提高改革政治站位的重要表现是,党中央关于改革的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第一时间安排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迄今为止,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改革文件近200个,各专项小组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相关配套文件500多个,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及时转化为工作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建立,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国的改革贡献了一批山东经验。

改革进入深水区,山东社科院院长张述存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权力较大的部门放权意识不强,甚至抱着手中的权力不放,对不利于本部门利益的改革等待观望拖延。新一届省委对此态度鲜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到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新的改革办法解决新问题。

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企业,有违市场公平,各地却普遍存在,记者在某地采访发现一个部门下属企业竟多达17家。今年我省出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十条意见,部署2019年年底前省市县三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莱芜这方面改革态度坚绝:93户部门下属的国有企业、经济实体和中介机构全部脱钩改制。以莱芜市机动车安全检测有限公司为例,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剥离转到国资委名下后,失去了部门“庇护”,他们在激烈的市场大潮里搏击,总资产规模由200万元蹿升至800万元。

改革到今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存在的精准性不足、措施不到位、群众获得感不够强等问题,能不能担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来担当,直接影响改革成效。

9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视频会议,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明确要求:“保持改革定力,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时刻做到敢于担当”,“要直面问题动真碰硬,遇见问题敢于亮剑,见到困难敢于克服”。

在视频会上发言的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提出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担当的要求自然就得更高一些。”承担78项中央、省改革试点任务的潍坊,除了做好规定动作外,还创新自选动作,看准了就大胆闯、大胆试:在全国先行实施财政资金金融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PPP中心全覆盖,率先探索推行产业竞争性用地、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以动真碰硬的改革担当谋发展,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潍坊持续名列前茅。

如何使党员干部在改革中担当作为,山东同样善于用改革的办法。今年11月,人民日报社原编委詹国枢来山东讲课,听说山东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意见的“红头文件”,在微信公众号上为山东点赞。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我省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就是为了把干部队伍的改革动力和活力激发出来。

各地也都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一位济南的干部说,经过改革,济南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干部提拔重用,只守摊子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没有市场。

改革日益成为全省各地检验干部的“赛马场”“试金石”,逐渐形成这样一种鲜明导向: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号召。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山东将继续去沉疴于自我革命,除痼疾于改革创新,跨越更多“雪山”和“草地”,征服更艰险的“娄山关”与“腊子口”。

紧扣供给侧改革主线

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发力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牵住“牛鼻子”,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以重点带动全局,一向是推动改革的方法论。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棋盘中,经济体制是重中之重,具有牵引作用。对此,省委主要领导深谙于胸:要紧紧扣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发力。

长期过度依赖低端制造业、资源能源消耗、劳动力低价竞争优势,受到传统市场包括出口市场、惯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制约,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今年7月,济钢钢铁生产线实现提前安全停产后,山钢集团迅速推出济钢“四新”产业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等10个重点转型发展项目,争取尽快实现济钢产业转型。这项受到普遍关注的改革,从决策到实施,短短10个月,其间要谋划好关停650万吨钢铁产能,在全行业都无经验可循。省里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聚焦用力,统筹谋划,挂图作战。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截至9月底,我省全面完成527万吨粗钢、175万吨生铁去产能任务;去库存稳妥推进,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2%,待售面积下降17.8%;企业债务继续减轻,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5.2%;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0.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山东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上,今年7月是个应当浓墨重彩记取的月份。这个月,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大会,对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部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这两方面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省管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落实意见,我们又细化分解46项改革任务。”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说。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省委高度重视并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12月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山东今年第二批拟削减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共1045项。2013年以来,我省共分12批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41项,完成削减任务的108.5%。

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的要求,山东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部署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提出了30项改革任务和今年的50项具体任务。截至10月底,五大行动、30项改革任务均已全面启动,今年的50项具体任务,已完成16项,其他34项正在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省委通过改革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山东先后出台两个意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覆盖创新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前不久,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希平教授在威海投资建设高成长性新医药技术企业,还将他在国内外20多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一起带来。为引进徐希平,荣成市采取一项改革办法:在保证兑现各级人才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其项目的固定资产进行垫资建设,约定项目纳税超1亿元后,企业可按照原投资成本回购。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人才总量不足问题突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这些都要靠改革。重金资助奖励、重金拴心留人,开设绿色通道、建立绿卡制度……近一个时期,我省多地竞相改革引才政策。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郑书忠说:“随着各地改革政策的落地落实,尊重人才氛围会更浓,人才洼地会形成,助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驶上快车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

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共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深刻把握这一点,省委明确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使改革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

今年11月,一次特殊的教育改革座谈会在省实验中学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专程参加。昌邑一中校长张景和记忆犹新:座谈会从下午2:30开始,一直“沸腾”到傍晚6:50。他说,会场上不断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大多迸发于如何解决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上。

加快教育现代化,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全省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山东推进改革的价值追求清晰而笃定。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

蓝天下的大明湖冬韵正浓。中央环保督察后,人们渴望留住蓝天。正当很多人担心环保督察走了,环保问题再度反弹之际,11月初一条“山东环保督查热线来了”的新闻刷爆网络。“受理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报,把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环境诉求解决机制常态化,让环保督查‘利剑’一直高悬。”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痛点也是发展机遇,山东力求通过改革实现增进民生福祉与动能转换同频共振。

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2000多万,数量居全国首位,28%需要家庭护理服务,33%需要保健康复服务。养老形势严峻,健康养老需求巨大。今年5月,我省首次明确提出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的目标,医养健康产业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之一;7月,我省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山东能源集团涉足的首个医养结合项目初见成效。12月6日,记者来到山东能源医疗健康投资公司章丘逸乐医养中心时,69岁的王绍玲老人高兴地说:“在这里吃饭规律,体重都增加了。”经过5个多月的试运营,这里已有56位老人入住。

今年6月起,山东打响了一场为期五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的“硬仗”。动员部署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要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来倒逼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来保障安全生产。

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类技能人才达到10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9万人,如何不断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又推动产业升级?山东还是用改革的办法:在全国首次发布部分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位……

既解决呼吁多年的民生难题,又为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还提供支撑。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驾驭复杂矛盾的能力。”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尺。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强烈的向往、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山东的改革还要久久为功、永不止步。

压茬拓展广度深度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广、矛盾多、阻力大、破题难,一些改革举措系统性、协同性和配套性不够,影响了改革效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此,山东明确提出,压茬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实落地。

改革落实落地,就要将改革向纵深推进、集成攻坚。我省国企改革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这是因为在出台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之后,相继出台了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强化国企国资监管、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20多个配套文件,今年又推出了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形成了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系统配套的制度设计。

从顶层设计到落实落地,缩小“差异图斑”,需要改革智慧。今年6月底,济南大部制改革全面完成。操刀此次大部制改革的济南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4个新部门都以“城乡”命名解决对上衔接和条块分割问题;保泉区分出泉水、泉池、喝地下水、推广泉水文化的内涵,划入不同部门;尊重物流业跨行业属性,设立协调办事机构,而不再人为新增审批事项。高福一认为,这次大部制改革可谓谋定而后动,显现改革智慧。

改革落实落地还要以强有力的督察形成倒逼压力。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对抓改革落实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省委改革办等相关部门就50多个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实地督查,对6个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暗访,责成相关方面限期整改。我省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对12个改革方案进行评估。烟台、潍坊下辖一些区县创新推出“微督察”,每个小组两三名干部,直接深入社区、企业、居民家中,不打招呼,调研事关经济、社会、民生的改革事项落实情况,然后原汁原味地反馈,为上级把握民情、完善决策提供依据。

推进改革责任向各级传递、向基层延伸,考核是“指挥棒”。山东将深化改革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此带动下,胶州制定了“一周一对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的工作督促机制,完善了告知单、催办单、督办单“三单”管理制度,引入“微督察”、第三方机构督查等方式,累计就全市构建“四体系一环境”建设等42项重点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调研60余次,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花。

对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盘盘点”,看看有哪些尚未落地或落实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改革举措,是抓改革落实行之有效的途径。前段时间,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改革办就汇总的“回头看”情况作了专门汇报。“回头看”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一次全面“把脉会诊”。对照省里出台的改革文件,各专项小组和省委改革办逐项列出清单,剖析存在问题,并对问题一项一项制定整改举措,抓好整改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全省各级只有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不断开创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山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