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20.03.2015  17:10

  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触底行情提前启动,在对于历史重演以及优质玉米供应的忧虑共同影响下开始吸引中间商、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相继投入备货行列。然而,随着我国临储不断托起北方玉米价格,进口谷物比价竞争优势突出,其在南方饲料谷物配方中正逐步沦为“配角”,且这一特征或今年二季度前后尤为突出。同时,在我国临储收购量已突破6000万吨大关之后,未来东北“泻库”压力何时释放,临储拍卖是否会与进口谷物集中到货未来几月中发生共振概率还在加大,值得我们关注。

   一、2月国内玉米市场主要行情回顾  

  2月份,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前后,随着年前生猪季节性大批出栏,按理饲料销量进入低谷,市场购销也趋于清淡,但这一切被2014年12月以来临储玉米再度大量收购打破,农历新年以前华北粮价已率先出现反弹迹象,新年过后全国市场出现一波强劲上涨行情(主要体现在3月份农历正月十五市场恢复以后)。

   二、主要影响因素  

  1、临储收购数量成为玉米市场主导。如果说2013/14年度国内玉米价格最终大幅抬升与临储天量收购有关的话,那么2014/15年度这种收购力度与上年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且直接导致春节过后此轮玉米价格的上涨,成为市场价格走高的主导因素。整个2月份临储玉米5日收购量基本保持在400-600万吨水平,收购速度与进度远超上年同期水平。

  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13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07万吨。其中: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总量达到6312万吨,5日收购量205万吨。其中,黑龙江3086.5万吨,吉林1696.8万吨,辽宁632.4万吨,内蒙古896.6万吨,去年同期收购总量5466万吨。目前黑龙江粮源所剩无几,部分深加工企业干粮收购价已超过临储收购价格,市场抢粮情况已经发生,由于今年临储收购进度较快,玉米价格在年后迎来大幅上涨,上涨启动时间较去年提前了一个半月左右,预计后期仍将复制去年行情,5月开始进入临储拍卖主导市场阶段。

  2、我国深加工和养殖消费“被动”抬升。相对临储强劲收购,国内饲料和深加工消费继续处于低谷,且因适逢春节小长假需求更显疲弱。养殖业方面:由于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连续18个月下滑(截止到2月统计),同比下降15.5%,国内猪料销量颓势不言而喻,截至发稿生猪养殖亏损保持50-150元/头之间,唯一可喜的是去年年底以来仔猪价格反弹(累计反弹近20%)预示了远期养猪行业的复苏。相对而言,家禽养殖不温不火,蛋禽和肉禽效益均持续在保本线附近徘徊。加之,春节批量出栏效应影响,2月份国内畜禽饲料销量环比继续下降,3月份或呈现弱势反弹,但我们已离市场反弹的拐点不远了,需加之特别关注。深加工方面:传统春节小长假期间,企业停产检修率明显提高,对于玉米整体消耗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春节小长假结束,玉米和玉米淀粉价格交替上涨,企业开工率有望回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节后国内玉米价格普涨,不论是饲料企业还是部分深加工企业,其均开始因担忧后市优质玉米价格上涨开始增加玉米库存,尤其是饲料企业,现阶段库存增加至2个月以上的企业并不占少数,下游企业“被动”提高库存,这一点无法从饲料销量和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中体现。

  3、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谷物进口迎来到货高峰,春节过后再遇“买货潮”。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进口谷物进入到货“小高峰”再度为政策市中的国内玉米市场添加了注脚。自去年10月份开始,中国每月进口的玉米、高粱、大麦和DDGS累计进口量由120万吨逐月攀升突破200万吨,旺月之时已超过广东全省一个月的玉米消费量。

  而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今年二季度中国饲用谷物及其副产品月度进口量将继续保持在高位。由图表7可见,按照船期推算,今年3-4月份美国高粱到货将罕见突破100万吨,二季度DDGS每月进口量将达到60万吨左右,加之春节过后中国私营企业因2015年进口玉米配额发放“有谱”以后批量购买乌克兰二季度船期玉米。为此,未来数月中国谷物及副产品综合进口量将继续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同时,3月份中国还购买了美国新作高粱近60万吨,法国大麦30万吨,可见在巨大利润诱惑下,中国大量进口谷物俨然成为“新常态”。

   三、3月份国内市场形势展望  

  时至3月中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较去年已提前1个月时间启动,春节过后,东北、华北以及南方销区玉米现货价格出现普涨,涨幅普遍达到50-100元/吨甚至更多,大有“重演”去年政策市之下价格大涨的迹象。

  唯一令人忧心的是,在远期可能出现的优质玉米供应短缺、养殖业需求复苏利多提前透支后,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玉米价格强势能否安然地走下去?毕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饲料企业(尤其是南方)配方中高粱添加比例平均已经占总能量饲料的10%-20%,个别企业配方中能量饲料中已没有玉米。在年后利多因素消化之后,二季度我国北方产区玉米可能沦为南方饲料谷物配方中的“配角”,临储托高的玉米价格只是“看上去很美”,优质玉米因其稀缺性固然无忧,普通品质玉米则因较高的可替代性存在震荡风险,应控制库存。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北方临储玉米拍卖与南方谷物进口高峰共振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