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完善规划布局 密织服务网络 诸城“文化大餐”端上百姓餐桌

06.08.2015  17:43

  盛夏时节,华灯初上,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社区文体活动广场上热闹非凡,有唱茂腔的,有老年人在跳扇子舞的,也有年轻人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的……龙都街道文化站站长王秀忠说:“我们搭建起文化活动的平台和舞台,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就多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自2007年以来,依托农村社区,诸城规划布局了20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严格设施配套标准,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建管结合,为群众近距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保障。目前,该市235个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卫生计生、农技推广等各类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达到省二类(设施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标准,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建成13处镇街文化广场、7处镇图书馆。

  围绕深化完善“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和推进“圈网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诸城大力抓好农家书屋建设。每个农家书屋都在3间房(60平方米)以上,图书4000册以上,实现了城乡馆藏图书“一卡通”网络管理,目前,该市已办理“一卡通”借书证11万个,年外借图书期刊70.5万册次。结合诸城文化网建设,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超然台等免费开放。举办好社区文化节和“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活动。

  为切实解决基层文化管理服务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诸城创新推行基层文化队伍“1+2”建设模式,确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人办事,能办成事。明确一名在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专职文化管理员,从大学生村官、社区公益岗位人员、退休教师、离职干部中选聘2名左右人员担任兼职文化管理员,实行市里备案、持证上岗。目前,该市共配备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235人、兼职文化管理员518人,建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保证了公共文化的持续发展。

  以文化强市建设为抓手,诸城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市文化经营单位总量达1200余家,从业人员1.65万人。对已形成规模的恐龙文化旅游区、常山文化博物苑、清明上河园、刘墉栗园等重点项目,引导扩大建设规模,形成了中国龙城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四达工贸有限公司、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诸城分公司等文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