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镇:打造枣林特色小镇
乐陵小枣甲天下,尤以朱集为最。
“现有枣树300余万株,百年以上古树9万多株,500年以上的1.6万株,千年以上近万株。”朱集镇镇长孙玉贵介绍,该镇云红街道是乐陵金丝小枣的主产区和原产地,有着“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的美誉。
据了解,“乐陵小枣”品牌总价值评估为7.53亿元。近年来,朱集镇依托千年枣林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枣文化元素,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示范区”定位,积极发展红枣、旅游两大特色产业,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枣林特色小镇。
朱集镇地处鲁西北平原,北靠漳卫新河,全镇枣林面积广阔,老幼枣树风格别异,自然风光独特秀美。镇域内千年枣林游览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在全国叫响“乐陵小枣”区域品牌的同时,该镇结合原生态枣林资源和历史文化实际,邀请上海复旦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镇域总体规划、旅游专题规划及镇区专题规划,融入枣文化元素,着力打造“农业稳镇、旅游兴镇、产业强镇、文化活镇”的发展格局。
枣乡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朱集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朱集镇不断提升“千年枣林”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据了解,千年枣林游览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全国罕见的天然氧吧,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干果林。
该镇注重挖掘红色、红枣“两红”文化,打造“冀鲁边区”红色旅游品牌。先后建成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中国画枣村、枣乡人家、百枣园民俗文化一条街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着力彰显文化特色。其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国家3A级景区,占地186亩,主要建有休闲广场、冀鲁边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碑林、广场群雕、常大娘故居和体验式地道、文化长廊、景观喷泉等各种景观小品。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面积3000平方米,以图板、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反映了冀鲁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目前,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已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省内“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格局初具雏形。
“我们不断加大旅游资源投入,在服务业发展上下大气力,在枣文化元素挖掘上做文章,提升了小镇内在品质,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孙玉贵说。
积极发展“枣乡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据介绍,“枣乡人家”是以王双志、前周、后周3个村为核心,以千年枣林为依托,集中打造的集扶贫、旅游、小枣及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也是枣林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倾力打造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枣乡人家’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干得好政府还有奖励。”早前在外务工的朱集镇后周村村民付海军借着“政策春风”回村搞起了农家乐。
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还可以在“百枣园”学习相关科普知识。“百枣园”被称为全国名特优枣品种资源库、科普枣园,是一处集引种试验、品种对比、物种保存、游览观光于于一体的特种枣园。栽种枣树6000余株,汇集了国内知名枣品种596种,堪称华夏枣的大观园。其中有极具观赏价值的茶壶枣、磨盘枣、龙须枣等。
该镇的“寿成康硒”农业观光旅游主要以寿成康硒枣博园为核心,拥有枣树26868株,其中,500年以上的枣树3556株,100年以上的18000多株,是农业部授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心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颁布的优质富硒金丝小枣基地核心区,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乐陵市保护红枣资源、重振乐陵小枣品牌、发展红枣和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枣农增收致富的示范工程。
“园区内重点推广标准化管理,以打造绿色、无公害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开展多项试验,发展树下经济,创新红枣销售模式,突出新型营销策略,发展现代立体农业观光示范园,打造‘寿成康硒’特色品牌。”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此外,小镇还规划了“中国画枣村”文化旅游品牌。“中国画枣村”位于朱集镇八里庄村,专著于画枣树,自2012年正式命名以来,与清华美院、山东艺术学院、鲁迅美院等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院校定期派老师、研究生、学生到枣林创作、培训,枣村画家也定期组织到学校进行专业培训,成立了“清华美院枣林写生创作基地”以及“苏文通工作室”等绘画创作基地,打造书画研究、展览、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已有百余名画家以枣树、枣乡、枣文化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及研究,将枣文化、农民绘画与枣乡旅游有机结合。依托中国画枣村的影响力,小镇吸引了大批文艺工作者采风、交流,已初步形成了以书画、摄影等于一体的文艺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