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促进沂蒙革命老区快速发展

09.04.2015  17:03

沂蒙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沂蒙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通知》要求,又对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沂蒙革命老区包括临沂市的费县、沂水县、沂南县、郯城县、平邑县、蒙阴县、临沭县、莒南县、兰陵县、罗庄区、河东区、兰山区,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泰安市的新泰市,以及日照市的五莲县、莒县等18个老区县(市、区)。2013年,区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51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12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7.2%、15.6%和9.4%,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一是经济总体实力明显提高。2013年,老区实现公共财政收入310.0亿元,占全省6.80%,比2010年增长71.3%;固定资产投资3435.5亿元,占全省9.57%,比2010年增长5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7.6亿元,占全省11.10%,比2010年增长49.3%。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较快提高,粮食总产624.4万吨,占全省13.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64.9亿元,占全省9.3%;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86.6亿元,占全省9.3%。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48.8∶40.7。三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域内中国能源大通道兖石铁路东接日照港,胶新铁路、京沪高速、长深高速公路纵穿南北,日兰高速和在建的晋中南铁路横穿东西,多条国道和省道纵横交错,临沂机场运力不断增加,铁路、公路、航空相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能源、信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老区内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就业、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同步提高,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错落分布、梯次展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2013年,城镇人口77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五是社会民生明显改善。2013年,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49元。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主要问题。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为沂蒙革命老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缺乏规划引导,政策优势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同时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支撑较弱,加快老区科学发展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一是缺乏统筹规划。沂蒙革命老区发展基础、资源环境等方面相似度极高,虽然各地均有发展规划,但大都只注重本地发展,相互之间缺乏衔接,无法形成发展合力。各地规划中的重点发展产业存在雷同,难以形成特色优势和集聚优势;注重本地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构筑区域交通大网络的意识;注重本地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构筑旅游大市场的意识;注重本地生态建设,缺乏区域、流域整体意识等等。二是缺乏配套支持政策。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增速高于东部地区,苏北地区迅速崛起,我省“蓝黄”两区建设成效显著,都得益于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目前,各省都加大了对老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四川、湖北、安徽、广东、福建等都出台了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实施意见。相对于其他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发展基础较好,迫切需要立足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制定出台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配套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沂蒙革命老区区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7.2%和15.6%。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9.4%和6.8%,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2%。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且区域内园区带动能力弱,财政、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趋紧,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强。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缺少与周边地区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横贯全区、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制约了老区区位优势的发挥。目前,老区尚无直通青岛董家口港、日照港和连云港的高速疏港通道,制约了临港经济发展;临朐至临沂、临沂至苏北的铁路处于规划阶段,区域内无高速铁路开通;临沂机场是老区唯一民用机场,但航线少,运力有限。

三、有关建议。一是尽快编制沂蒙革命老区总体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区域实现科学发展的龙头。国家已经正式出台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两个专门针对革命老区的发展规划。要把沂蒙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整体,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加快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任务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引领老区加快发展。二是尽快制定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有关配套支持政策,借鉴其他革命老区的好经验、我省推进“两区一圈一带”的好做法和以及江苏支持苏北的有关政策,立足突破老区薄弱环节,围绕财税、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三是加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政策力度加大的机遇,超前谋划,及时跟进,全力争取。认真研究梳理国家中部地区政策,对明确、具体的政策,制定实施意见,全力抓好落实;对只提出了指向性、原则性的,要进行细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立以省直部门为主、相关市积极配合的重大支持政策落实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加强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老区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互动。依托东向交通通道,密切与蓝色经济区的联系,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链接和协作配套水平。依托北向交通通道,推进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合作。依托南向通道,有序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拓展合作领域。鼓励老区县市区与苏沪浙等发达经济区发展多层面的“飞地经济”。五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沂蒙革命老区毗邻董家口港、日照港、连云港港等众多优良港口,临港优势明显,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高速疏港通道建设,强化对发展临港产业的支撑。要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尽快开通高速铁路,构筑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铁路通道;加快完善横贯全区、内接外联的高速公路网络,构筑辐射范围更加广泛的高速公路通道。六是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老区中心城市临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临沂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争取临沂成为较大的市。支持临沂中心城区的周边县城、重点镇扩大规模,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组团。积极争取临沂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并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大对商贸物流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商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省区域办沂蒙革命老区建设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