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融入群众 真心驻村帮扶—济宁市水利局驻微山县马坡镇夹坊村第一书记工作组纪实
了解村情民意 融入农村生活
驻村伊始,市派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每天入户走访,同时实地查看村内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集体资源等情况。通过走访和实地调研,他们了解到夹坊村位于马坡镇政府东北11公里,紧挨邹城市,地处较为偏僻。共330户1180人,6个村民小组,党员34人,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1人交叉任职);耕地22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和打工,为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由于村集体无收入和村庄规划调整等历史原因,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在县下派团和市水利局党委的帮助指导下,他们会同村“两委”制定了两年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局党委高度重视包驻村工作,局长刘文峰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村走访调研,当好驻村干部的后盾,指导帮助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把一件一件帮扶实事落实好。
完善相关制度 规范基层组织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首要任务。村级党组织正常运转,是开展各项村级事务的先决条件。夹坊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化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市派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多方汇报协调,积极争取,投资20余万元,新建成了1处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为民服务室、会议室、阅览室和文化健身广场等。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满足了全村党员群众学习培训和健身娱乐需要,极大的提升了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为解决村里党员结构老化的问题,市派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会同村党支部还注重培养村里的优秀青年入党,吸纳了2名年轻正式党员;并将5名有本领、威信高的年轻致富带头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改善了党员结构,增强了后备力量。
系统完善的制度是基层组织规范化的保障。驻村以来孙彦韬协助村支部整理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务管理规范制度,并形成了制度汇编,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议事日制度、民事代办制度、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紧抓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理论学习和政策教育,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党务活动,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驻村以来,共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活动30余次,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20余次,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环境整治、绿化造林、“禁烧防火”巡逻、义务帮工等活动60余次,累计参加400余人次。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保证了村内党员队伍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好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紧抓项目政策 助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是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市派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根据制定的两年帮扶规划和年度目标,对扶贫开发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他们积极对接上级有关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已经累计为夹坊村协调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33万元建成的自来水净化站项目,于8月5日正式供水,并面向全体村民办理充值IC卡赠桶活动,全村180余户群众办理了IC卡,充值近万元,办卡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交与镇财政所。根据供水规模和水价,净水站的运行可以为夹坊村每年带来3万余元的村集体收入,为“抓党建、促脱贫”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县下派工作团团长马红卫同志的牵线搭桥下,孙彦韬积极联系“云农场”和“乐村淘”两大农村电商平台。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最终建成全县第一家云农场村级测土配肥服务站,并在村里设立乐村淘村级体验店。“云农场”和“乐村淘”落户夹坊使村集体和村民都得到实惠,解决了农村货物最后1公里的问题。
经常为民办事 共建和谐农村
驻村以来,市派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吃住在村,积极主动服务群众。他们坚持服务为本的工作宗旨,当好矛盾纠纷“扫雷员”,与村“两委”积极配合、努力协调,化解了村里多次纠纷,排除了村北流转土地等多项不稳定因素。积极帮扶村内留守儿童,帮助1名8岁“事实孤儿”顺利进入曲阜九巨龙学校接受免费教育;协调争取了13个市关工委留守儿童“牵手关爱行动”名额,进行心愿达成、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一对一”帮扶。为4名低保户争取危房改造项目;联系微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和济宁市京华眼科医院来村进行义诊,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政策的争取和落实,有效地帮助解决村民的生活实际困难。
驻村以来,市水利局派驻微山县马坡镇夹坊村第一书记孙彦韬和工作组成员,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事情抓起,扑下身子融入农村生活,真情赢得群众的心,从而打开工作局面,不但提高了村级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同时,他们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更与村中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圆满完成了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任务,向组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贾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