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审计,抓住基层稳定的“牛鼻子”

09.12.2014  10:39

  今年,淄博市淄川区共有461个村居进行“两委”换届选举。截至11月23日,已完成“两委”换届选举的村居共304个,选出村居干部1301人。记者了解到,今年淄川区换届期间的上访量明显减少,换届工作顺利开展,村级审计功不可没。

  审计成“两委”换届 “排头兵”

  11月25日,记者在淄川区审计局二分局局长陈东的办公室里看见一摞摞档案盒。陈东从盒子里拿出一沓账本边翻看边说:“我们会审计村内所有的经济事项,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村级财务收支、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设项目等,从决策到实施,做到全程审计,滴水不漏。”

  “在村居‘两委’换届开始前,淄川区审计局集中对全区25个村集体资金量较大、上访问题较多的重点村进行了审计,并指导镇、街道和开发区对村居财务进行冻结,指导新、老村居‘两委’班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财务交接工作。”淄川区审计局局长张勉君说,今年的全区村居换届工作会上,淄川区委明确要求四个“审计分局”全程介入村居换届。

  张勉君告诉记者,在2011年村居委员会换届期间,所有的上访案件无一例外都是反映现任村主任或者前任村主任存在经济和履职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可以说,村级财务问题已成为基层各种矛盾的焦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

  近3年来,淄川发生的村居信访案件中,反映集体资产处置不当、财务不公开,要求审计村账目的约占30%;涉及违法占地、工程及承包合同等纠纷的占30%;涉及村经济纠纷以及拖欠工作人员工资、退休费的占20%。“村官直审,抓住了基层稳定的‘牛鼻子’。”张勉君说。运行3年多来,共审计村居资产总额88084.79万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13192.72万元,查处违法违纪村干部17人;通过审计整改,为村集体节约资金4000余万元,共出具审计报告242份,整改意见325条,目前63%已得到落实。2012年,淄川区涉及农村财务问题的上访856起,比2010年减少了45%。

  为上访村解开“疙瘩”

  审计局集结一批专业的“查账”高手,为村干部任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数据。而政府审计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利用公信力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为不少上访村解开了多年的“疙瘩”。

  淄川当地有个知名的上访村。近日,淄川区审计局对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审计,发现该书记为周转自家企业,把村里土地开发赚来的钱挪入企业账目,公私不分,引起村民不满。审计人员仔细查验每一张账单,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最终将审计报告交给信访工作组。目前,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该村也选出了新书记,多年的上访终于得以平息。

  西河镇东槐峪村是今年“两委”换届期间被审计的重点村之一。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丕标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修路、建安全饮水项目,搞了几项大手笔的工程。钱动得多了,有的村民就在背后嘀咕“钱哪来的、花哪儿去了”,临近换届,议论声越来越多了。

  周丕标问心无愧。“现在好了,咱区里对村干部三年一审,离任必审,把审计结果贴到村务公开栏‘晒一晒’,百姓明白了,我们也清白了。”在刚结束的换届中,周丕标顺利地实现了连任。

  “村级审计报告就像一份村干部的工作鉴定书,拿着它,村干部说话也更有底气,现在大家都争着要求审计。”洪山镇记账中心主任孙建告诉记者,临近换届那会儿,各个村都在向他打听,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规范村务管理除后患

  记者了解到,在村级审计的过程中,淄川区将审计重点由“审账本”向“审责任”转变,除了审计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土地承包、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外,重点对村级事务决策是否规范、财务预决算制度是否落实、财务账目是否公开、经济合同签订是否合法合理等村居干部履职用权情况进行审计。

  “村级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规范村务管理,让村干部少犯错,不犯错。通过既‘审财’又‘审权’,给他们戴上了‘紧箍’,对村干部也是个保护。”一分局局长张艳华说。

  说起村级审计,洪山镇东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谭继兴颇有感触。“原来认为集体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自收自支也不觉得是个错儿。通过审计才明白,财务管理有那么多道道儿。办事规范了,麻烦也少了。”说着,谭继兴拿出一张单据,记者看到这小小的单子上写有四五个签名,反面还盖着民主理财小组的专用章。

  张艳华告诉记者,淄川区实行“村财镇管”,而且是资金、账务、资产、公章、档案“五代理”。换届时期,审计人员和镇街道“五代理”中心将一起督促、指导各村居做好财务收尾工作。

  “如果‘村官’履职行为不规范、村务不公开,村民议事规则落不到实处,就很容易引发上访事件。加强对村委会财务管理的监督有助于从源头上、制度上对村居干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进而更好地维护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张勉君说。

  ■书记点评 村级审计让村居监管更有力 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 杨洪涛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村居监管最佳的切入点和最有力的突破口。淄川区的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几乎介入所有重点、难点村居的治理整顿工作。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既可以摸清问题根源,又能还干部清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撤所设局,设立直审分局”,淄川区实现了对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让“村官”的权力在审计监督下运行,为确保村居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