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来袭济南景区想招过冬:几家洒脱几家忧愁

12.11.2015  16:44

  寒冬将临,伴随着萧瑟而来的是旅游淡季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笼罩。景区过冬,坚守进取还是封园休养?因天然资源和自然气候的制约,坚守营业的景区,面临着游客锐减和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的苦楚,对于他们而言,封园或许是最好选择。反其道而行,造冬景也困难重重。

   “开”“关”很纠结

  如今,主题游乐园越来越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旺季,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太阳部落景区、德州泉城欧乐堡游乐园等济南周边的大型游乐型主题景区,一直都是人流爆满的地方。游乐园的绝大部分游乐项目在室外,尽管每年坚持不闭园,但寒冷阻挡着游客前往的脚步。人气不足,游乐设施的开关很是纠结:开起来,景区成本增加,不开,则牺牲了旅游体验,坏了自身口碑。时至冬季,景区“开”“关”问题令管理者纠结。

  上周,记者前往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景区探访,这家景区于今年“五一”开业。景区停车场少见自驾车辆,园区内少见游客。室外游乐项目没有开动,也无游客等待游玩,而室内项目依然有工作人员值守。景区工作人员说,国庆节假期结束后,游客变得十分稀少。

  客源少让景区处处掣肘:很多游乐项目必须凑够一定人数才能开动,要不然设施成本高,但同样面临着游客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在凑人数的过程中游客会有意见。天气变冷,景区游客的多寡与游乐质量关系不大。在冬季人们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很多人建议与其冬季客流稀少景区硬撑,不如闭园修整,既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又降低用人成本。

  济南一些远离市区的国有景区在冬季也有自己的“纠结”。一家国有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山林景区,冬季游客罕至,员工希望封园。但是,作为国有景区没有私营景区那样的自主权,不封园,也不放假,只能照常上班。

   封园过冬成“新常态”

  很多年前,如果济南南部山区某山水景区不“猫冬”,坚持冬季照常营业,或许会被外界解读为景区进取的表现。现如今,这种看法正在改变。

  去年11月10日,是九如山正式封园的日子。今年,封园日期临近。按照往年的常例,11月份开始正式封园,下一年度3月份,视具体天气情况择机开放。往年一贯的封园因由为防火:“景区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防火期,在此期间景区暂停接待游客。”

  尽管冬季防火也是景区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封园是这家山水景区安然过冬的最好方式。山寒水瘦的北方,山水景区在冬季人迹罕至。与其坚守开园增加员工成本不如闭园休养,以待来年。

  我市目前拥有近70家大小景区。进入冬季,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大多进入萧条期。不少山水景区正在准备封园。白云湖景区负责人表示,济南首场降雪过后景区开始封园。三山峪山水风景园11月份后天气刚刚转冷,就开始关门“冬眠”。

  封园正在成为景区过冬的常新态。俗语说“秋收冬藏”,冬季来临,景区闭园修养未必就是消极懈怠,把握自然规律做事,来年奉献更好景观。

   也有景区“闲不住”

  冬季能玩啥?温泉、滑雪、室内游乐项目,是最受欢迎的。有资源的景区依托资源,有的也正拓展资源来丰富冬季旅游项目,但同样面临着同质化挑战。

  通过增加冬季娱乐项目、拓展会务接待、增添冬季景观等方式降低景区季节性限制,成为不少景区最近几年的努力方向。上滑雪项目在济南景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金象山乐园的金象山滑雪场、九顶塔景区的雪之舞滑雪场都是景区在常规景区的基础上增加的冬季旅游项目。2012年,世际园景区也上马新滑雪场,2013年章丘金沙湾滑雪场开始营业。2014年章丘紫缘香草园也建起滑雪场。冬旅游项目让无数“闲不住”的景区尝试,济南及周边的滑雪场越建越多,然而,并非个个盈利,有的做了一年就不想再做。

  建滑雪场资金投入较大,而温泉旅游需要依托资源才行得通。有的景区围绕自身优势做文章:红叶谷景区打造四季景区:春季观郁金香,夏季赏百合花,秋季看红叶,冬季览梅花。水帘峡风景区每年在岩洞设计“冰挂”,游客可观赏冰河、雾凇、冰瀑、冰溶洞等冰雪生态景观。

  景区变着花样造“冬景”,游客不一定买账。隆冬赏梅、高山雾凇、景区冰瀑等景观质量虽好,但连续两年,游客却稀稀拉拉,景区又一次面临着游客稀少和员工成本高的难题。毕竟欣赏冬景属于小众爱好,引导要逐步做。

   相关链接

  “淡季价”引游客降成本

  在冬季,几乎中国大部分景区都进入淡季。当然包括南方不少旅游大省。不管是山水景区还是游乐型景区,冬季坚持开园,需要人气。游客喜欢猫冬,不愿意走动,景区没有其他办法。而实行淡季票价,成为景区吸引游客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山东的威海刘公岛、石岛赤山从11月起推出淡季优惠政策,门票一律半价。省外景区的淡旺季门票差距更大,如四川的九寨沟从11月开始票价从旺季的220元调整为80元,黄龙从旺季的200元降为60元。北京、安徽、陕西等一些景区都把淡旺季票价作为常态,一进入11月份,自动转入淡季票价。

  价格优惠能够吸引一部分爱玩的游客走动。适度减少开放项目、减少用工人数的理由也更充分,毕竟市场需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