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室党组成员杨书兵: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11.04.2015  10:34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当前我国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杨书兵。杨书兵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对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模糊和懈怠

  记者: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杨书兵: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13亿多人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还任重道远,仍需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然而,这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变化,许多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发展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有些人甚至开始沾沾自喜,也不再能“聚精会神”和“一心一意”。这是非常错误的。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如果在发展上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还会波及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从国际看,我国正处在将强未强的特殊时期,极易成为一些国家的嫉妒对象和遏制目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总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做好经济建设和发展工作仍将是我国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对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模糊认识,更不能有丝毫懈怠。

   “成长中的烦恼”怎么破?惟有改革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

  杨书兵:所谓“新常态”,简单地说就是“速度下来、质量上去”,即经济增长由高速变为中高速,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让中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最终实现量与质的完美结合。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一系列有利因素和重大优势,长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一旦实现转型升级,必会走上新的辉煌。

  一是中国经济需求潜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熟发达的社会犹如一个成年人,再长个子是很困难的。我国的情况却大为不同,不仅国大人多,而且区域和城乡发展差别巨大,广袤的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仍亟待发展,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再有二三十年也难言饱和。单从这点看,如果说一些中小经济体实现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的时限是二三十年,那么我国很可能有四五十年之多。

  二是中国经济供给潜力巨大。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不仅具备了强大的供给能力,而且还具有巨大的供给增长潜力。首先,中国人勤奋能干、吃苦耐劳,而且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已大为提高,造就了一大批会经营、有技艺的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科技人员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我国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建立了完备的、较为先进的产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第三,我国雄厚的资金实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四,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经验,我们还拥有既能高效应对各种风险,又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三是中国的改革红利巨大。30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开放把受不合理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释放出来,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过去的发展靠改革,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比如,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我们现在可谓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却深深陷入“钱学森之问”的困惑之中。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再如,现在我国总体上资金充裕,外汇内资都不缺。然而,“贷款难、贷款贵”却一直严重困扰着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何以解忧,惟有改革!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有忧有喜,但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烦恼是成长中的烦恼,且优势远远大于劣势,机遇远远大于挑战。犹如疯长时期的青春少年,中国这个经济体的高度远远没有触顶,仍处在长身体的大发育时期。只要我们趋利避害,应对得当,扭住发展不放松,完全可以在提质增效升级基础上再较快发展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