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林业专业合作社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3.12.2014  04:20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滨州市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引导农民自愿联合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林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林农抵御风险和扩大增收的能力。为确保做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滨州市指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规范化建设。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林经济活动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过实践探索和精心组织运作,目前滨州市出现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主要有家庭合作林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林场、“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林业专业(行业)协会等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以资金、技术、林木、林地、产品、劳力等形式加入林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成为林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推广的有效主体,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合作社和入社农户的经济效益。现在,滨州市林业生产正在形成以合作社为中心,呈现出向周边县市区快速辐射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科技示范基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走向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发展轨道。

 

利用林业合作社发展育苗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路。国家级林业合作社示范社无棣县俊棣林业专业合作社让老人妇女有了钱挣。因地势低洼、土壤盐碱,无棣县小泊头镇郭马村人均只有1亩耕地。为了增加收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留在家中的老年人、妇女增收就成了问题。无棣俊棣树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林木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人手,在用人时,合作社首先考虑的是用老人、妇女。无棣俊棣树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场涉及以无棣县小泊头镇郭马村为中心的8个村,合作社在每个村成立了老年队,队员全是60岁以上、身体还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老人。8个老年队共有成员170多人,老人们干些除草、苗木修剪之类的活,每天最低工资60元,家中事少、出勤多的,一年能挣2万多元钱。合作社成立的妇女队更多,留守妇女多的村就成立2个队,成员共有300多人。妇女队成员每天最低工资80元,不耽误照顾家务,在家门口能有这个收入,妇女队的成员都很知足。在无棣县小泊头镇,无棣俊棣树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林业合作社就发展到8个,共栽植以苗木为主的林木2.7万亩。

 

惠民县乐安农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只针对当地农民开展业务。社员因生产、林木种植等方面需要互助资金时,可直接向合作社申请互助资金,对借用互助资金的社员按不同借款、档次、期限标准收取一定的互助资金使用费。为鼓励村民将手中余钱存入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存款利息在高于银行利息的同时,还对存款实行分红和二次盈余返回分配。股份制合作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

 

沾化区冬枣合作社全面提升了沾化冬枣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确保沾化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冬枣合作社不断强化质量监管,充分发挥沾化冬枣“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培育与发展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品牌作用,推动沾化冬枣进城、进超市,带动沾化冬枣产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冬枣合作社增强枣农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让品牌战略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法宝,构建起了枣农与龙头企业和市场连接的纽带,架起了通往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