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认养火了乡村游

20.03.2015  10:07

  万棵果树“领”回家

  3月14日,博山镇上瓦泉村的山坡上春风微凉,但果树认养活动现场却是热闹非常,果树认养登记处更是排起“长龙”,现场市民还参加了微信点赞、抽奖、抢红包等互动环节。

  上瓦泉村999开心果园一期规划发展8个果园,分别为999苹果园、油桃园、猕猴桃园、樱桃园、金丝蜜枣园、葡萄园、黄桃园和山楂园,总占地面积达160多亩,可种植果树1.2万多棵。启动仪式标志着上瓦泉999开心果园为期一年的果树认养活动正式开始,仅半天时间便有700余株果树被认养,其中苹果、猕猴桃、樱桃、黄桃、大石榴最受欢迎。

  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成告诉记者,在上瓦泉999开心果园,游客可以认养一个或多个品种,认养第一年收费100元,之后每年200元,实行终身制。认养的果树由认养人与主办方签订认养协议,获得“果树认养卡”,每棵树将悬挂永久性的身份铭牌。

  记者看到,每棵果树上都有精准的坐标定位。王金成说,所有认养的果树都由淄博博山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认养期间,如果果树出行严重病害或死亡,合作社会免费调换同树龄健康苗木,保证认养人看得见树,摘得到果。

  面对火爆的活动现场,王金成有点小得意。“一颗黄桃盛果期能长150斤,去年每斤卖到4元钱。表面上看我们吃了亏,可你看看这么多大人小孩私家车,不光大大叫响了上瓦泉的知名度,还有餐饮、采摘、住宿收入,最终还是双赢!眼光长远,视野开阔,乡村游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小山村做好农业大文章

  上瓦泉原是一个偏僻贫穷的穷山村,全村1400多人,仅有1400亩耕地,靠天吃饭仅能让乡亲们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王金成带领乡亲们发展附加值更高的有机韭菜,第二年,50多元一斤的有机韭菜未出大棚就被抢购一空,摆到了博山、淄博和济南人的餐桌。

  尝到甜头的农民一鼓作气搞起了100亩有机韭菜,200亩有机草莓。王金成说,目前,全村330户加入了合作社,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5000元提高到去年的15000元。 

  尽管这几年村里的草莓采摘活动搞得不错,但由于只有冬季才能采摘,活动时间短,项目单一。眼见城郊的都市农业如火如荼,王金成和镇上领导一合计,决定开办果树认养。

  3月14日一早,前来认养果树的车流、人流络绎不绝,将过去的荒山点缀的热闹非凡。博山七田阳光全脑教育培训学校的30多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来到999开心果园,一起认养了54棵果树。

  苹果园内,朱先生在果树认养卡上为4岁的女儿写下“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的寄语,父爱满满。“作为家长,我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朱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太忙,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有了小树也能督促自己,以后会常带女儿来给它浇浇水、剪剪枝,也可以当作是工作的“解乏剂”。

  据了解,本次果树认养活动以“精神家园、灵魂寄托”为主题,旨在倡导“与树为邻,与山为伴、与水为缘、与田为友”,让更多的市民亲近自然,了解果树成长过程,进一步弘扬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启动仪式当天,共有100多个家庭认养了自家的“亲情树”。

  游客进得来留得住

  据了解,为了果树认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博山镇政府先后多次邀请了新闻媒体、旅行社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前来出谋划策,政府的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平台不间断的“轰炸”,使得果树认养一时成为淄博人口中的“热词”。

  博山镇党委书记王伟表示,乡村游单靠各个村庄的各自为战,形不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旅游需要大投入,顶尖规划设计和高人一筹的策划。为此,博山镇利用政府在信息、公信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邀请农业发展和乡村游的规划设计专家,来博山问诊把脉,将全镇41个乡村的旅游资源整合打包,近200公里的环山公路将这些村落、景点、采摘大棚连为一体,打造生态旅游“一号工程”。以打造“全域AAAA、景镇一体化发展的山水田园自驾旅游小镇”为目标,着力建设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助力完善博山区“北工南游”的产业格局。围绕建设“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的工作目标,依托有机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了使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该镇已在上瓦泉村、朱南村等旅游重点村发展星级农家乐经营业户46家。2014年,全镇旅游总收入突破25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达20万余人次。

  目前,博山镇已拥有“博山草莓”、“博山蓝莓”、“博山韭菜”、“博山山楂”4个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并获得“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生态产业示范镇”、“2013年度好客山东休闲汇最佳休闲乡镇”等荣誉称号。(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