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柳子剧团参演第二届南京博物院“梅花戏剧节”

14.05.2015  11:33

  走进江苏省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不光有珍贵老物件的静态展示,还有几处戏剧活态传承的场所——老茶馆和小剧场。近日,这里迎来了2015第二届南博“梅花戏剧节”。4月7日至5月10日,5朵“梅花”竞艳南博,并带来各自院团的拿手好戏。

  陈媛是5朵“梅花”之一,来自山东省柳子剧团。3年前,她曾携有“中国第一戏”之誉的《张协状元》走进南京紫金大剧院。此次“故地重游”,她坦言有幸借非遗搭桥,“传承古老剧种的精华,需不断寻找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戏曲的魅力。”

  南博的舞台并不大,但在陈媛看来,在老茶馆里,点一壶茶,品几出经典折子,或在小剧场里,看一出两小时左右的全本戏,凭舞台上的一桌二椅,既还原了传统的演出环境,又足以展示一个古老剧种的魅力。她介绍,此次山东省柳子剧团拿出了《玩会跳船》、《观灯》、《五台会兄》等6出经典折子戏及《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两台大戏,剧目展演从5月5日持续至10日。

  中国戏剧史上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记载,“东柳”即指流布于鲁苏豫皖一带的柳子戏。它以元明俗曲小令为基础,吸收了[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声腔,是一个多声腔剧种,有近600年历史,传统曲牌有600余支。首到南京,山东省柳子剧团副团长魏崇坤有些忐忑:“柳子戏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但走进有昆曲、锡剧、扬剧等多个戏曲剧种的‘戏窝子’,观众会买账吗?”几天来,见排队的观众站了几十米、老茶馆里坐满了观众,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我们拿出有特色的剧目,地域与风格差异都不是问题。”

  舞台上,反映书生与小姐巧妙相会的《玩会跳船》,慷慨激昂、唱尽兄弟情义的《五台会兄》,教书先生“闹”书馆的《揽馆教书》,为忠良辨冤、为民请命的《孙安动本》……丰富的戏码、精湛的演技,不仅展示了柳子戏生、旦、净、丑齐备的行当特色,更凸显了其与山东风土民俗互为表里的质朴风格。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小刘一到南博老茶馆便被舞台表演所吸引,虽首次听柳子戏,她却有很深的感触:“这个剧种,曲子粗细相宜,表演雅俗共赏。”几天来,连茶馆的“跑堂”师傅都成了“行家”,不仅能哼唱几段传统曲牌,还能说出柳子戏源流,为观众义务讲解。

  “非遗传承重在两方面:其一,要维护传承环境;其二,要给予传承人‘活态’展示的机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建芳介绍,2013年底,南博非遗馆老茶馆和小剧场投入使用,恢复了传统演剧环境,而贯穿全年的折子戏演出等戏剧活动,则为传承人展示技艺搭建了平台。与此同时,木偶道具展、戏剧服饰展等静态非遗展示也定期举办。观众只需出示身份证,就可以免费领票观赏。

  “南博‘动静结合’的非遗保护给古老柳子戏一方舞台,并赢得了一批年轻观众。”魏崇坤说,山东省柳子剧团将借鉴“南博模式”,探索非遗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让“东柳”更好地走出去,展示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