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圆满收官

03.04.2015  17:32

    截至2015年3月底,山东省“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圆满收官。全省共举办县级以上规模较大文化活动2098场次,表演节目11.3万个,参演人员478万余人。全省上下,从东海之滨到泰山脚下,从运河两岸到沂蒙山区,村村锣鼓响,处处歌声飘,整个齐鲁大地成了欢乐的海洋,极大地丰富了全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精心组织,三级联动,确保全省“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顺利开展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2014年12月11日印发《关于新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对全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12月30日,李国琳副厅长在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启动仪式上对全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作了详细安排。各市、县文化部门成立相应的文化活动工作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充分调研群众文化需求,制定详细的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全省统筹,上下联动。为扩大惠民活动的社会影响,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将同主题的服务活动纳入 “六项主题活动”统一部署,拓展了活动的整体规模和影响。积极发动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的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全省平均每天参与活动的群众超过30万人次。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本次活动的主力军,全省参加活动的900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中,70%以上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参与。

  强化督导,服务创新。强化对活动进度的调度,督促各地、各单位把活动方案落到实处,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多次调度,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做出周密部署,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进度落实到周。同时加强业务指导,保证活动开展质量,针对各地活动的开展情况,督促各地开展市对县、县对乡镇派出业务骨干进行辅导。为提高各地开展惠民活动的积极性,省厅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化工作总体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大力营造欢乐祥和、热烈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方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2014年12月30日,召开全省“共筑中国梦,欢乐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相关情况。活动开始前,将全省“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全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统计表(时间、地点、活动名称、表演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人)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和省文化厅网站刊登公布,有效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加大宣传力度,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报道,保留较为完整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使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知晓,营造了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突出主题,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六项主题文化活动”

  按照《关于新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共筑中国梦,欢庆幸福年”冬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共组织开展了“六项主题活动”。一是开展“群星奖”作品六进活动。突出文艺创作与惠民演出相结合,在演出中提高作品水平,组织备战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群星奖”优秀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免费进行巡演,组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的“六进”活动,使基层群众享受到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成果。二是开展城乡文化小广场活动。以实施“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为契机,在城乡基层立足当地实际,建设一个文化小广场,培养一支文化活动队伍,配备一批文化娱乐设施设备,培育一批文化品牌项目,建立一套文化活动运行机制,促进广场文化活动健康、繁荣、有序开展,推动整个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三是扩大免费开放服务范围。各级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各类汇演、展览和晚会等活动,增加一批免费开放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促进免费开放服务群众的能力。四是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引导各级各类演出单位和人员,为基层群众开展精品节目、知名艺术家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五是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程。举办各类集中培训活动,同时组织专、兼职辅导队伍和文化志愿者下乡进村、进社区进行辅导。六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动员各级群众文化工作者,创作一批适合新年春节期间演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倡和鼓励参加“文华奖”、“群星奖”的作品进行改造和移植,使其适合在新年春节期间在城乡基层演出。

  三、文化惠民,注重成效,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艺院团、庄户剧团、民间团体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深入农村、社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地域特色、年味十足的文化惠民活动。活动以其丰富、喜庆、亲民的品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成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元素。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服务、队伍、资金等资源,加大城乡文化互动,文艺院团深入基层、农村进行惠民演出,庄户剧团、基层文艺队伍进城展演,活动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据统计,全省各级文化部门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开展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参与群众120余万人,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新年春节期间,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站五馆一站坚持免费开放服务“不打烊”,不断扩大免费开放服务范围,新增服务项目和窗口279个,服务群众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为农民工、残疾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新增服务项目和窗口30余个。结合群众对文化活动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举办了“开卷有益,书海探谜”、“迎新春,送春联”、“亲子动漫体验”等多项闹新春活动,创新打造了“老少同乐”、“走进春天”、“歌舞升平庆佳节”、“无与伦比”五王才艺大赛、走进经典—“微演艺”六进演出等文化惠民品牌,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群众文艺作品受到群众检验和好评。为筹备新年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结合备战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群星奖”评选,组织全省文艺创作人员创作1200余件群众文艺作品,择优选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76件优秀作品,深入基层免费进行巡演,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检验了群众文艺创作成果,受到全省群众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采取一对一“结对子”文化扶持模式,由送文化下乡变成为培训基层队伍、辅导基层活动、帮助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结对子单位搭起永久的舞台,留下不走的队伍,培养当地文化名人,全省共培训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达22万人。“结对子、种文化”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文化惠民”的深层次作用。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服务窗口,增设工作岗位,热情为市民服务。478万文艺表演人员参与此项活动,在历时近4个月的时间内,全省专业院团演职人员、群众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在各项活动的创作、设计、编排、排练、演出和组织过程中全员发动、加班加点,群众文化队伍得到了的锻练,创作表演水平进一步提高,挖掘了一批年轻的优秀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