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持续“拉锯战”

16.12.2014  14:17

  进入12月,国内局部地区棉籽价格略涨。14日~15日,新疆石河子主流到厂价为1.78~1.80元/公斤(光籽含油15%,水分9%),乌苏地区光籽到厂价1.81~1.83元/公斤,阿克苏、喀什等地价格则在1.81~1.83元/公斤。

  同期,内地黄河流域的山东毛棉籽到厂价2.33~2.35元/公斤(毛籽含油13%,水分12%),河北、河南等地价格则在2.28~2.30元/公斤。整体价格水平较上周涨0.03~0.04元/公斤,个别地区涨0.06元/公斤以上。

  棉籽榨油呈现三大特点

  据市场反映,12月中旬以来,国内棉籽榨油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榨油厂榨油利润由正转负。截至目前,山东夏津油厂多数亏损在60元/吨以上,河北东光等地油厂也亏30~40元/吨。12月份以来,油厂榨油平均利润降低100元/吨以上。

  第二,油厂开机率持续降低。截至12月15日,全国榨油厂开工率在35%左右,较11月中旬下降8~1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以上。

  第三,榨油厂“随用随买”棉籽,除少数大型榨油厂库存原料超过20天外,多数油厂库存原料仅7~10天,其小心谨慎可见一斑。

  棉籽为何“逆市”上行

  棉厂采购态度如此谨慎,棉籽为何仍“逆市”上行?据业内反馈,主要原因:一是轧花厂力挺价格。首先,轧花厂今年加工棉花多已亏本,希望“挺住”棉籽补亏;其次,各厂库存棉籽量少,占用流动资金有限,轧花厂拥有“挺价”资本。

  二是内地棉籽现供应偏紧。据北方地区部分油厂反映,12月份以来,内地棉籽供应出现“断流”,突出表现是超过30万斤的“大单”很难完成。有时,十几万斤的货源企业都很难组织。

  另外,由于运力紧张,新疆棉籽涌入内地显得异常缓慢。

  短期仍以窄幅震荡为主

  笔者认为,棉籽存在一些利多,但利空仍未散尽,短期仍以窄幅震荡为主。

  第一,本年度棉籽供应量大幅下滑,将为价格带来极强支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新疆棉已加工344.7万吨,进度明显慢于去年。部分市场人士预估,今年新疆棉产量将在400万吨左右,而内地或不超200万吨,全国总产600万吨左右。棉籽总量大约为:600÷38%×60%=947万吨(38%是衣分,除以后就是籽棉产量;乘以60%是棉籽,因为棉籽约占籽棉的60%)。市场预计,明年2、3月份国内棉籽将出现供应紧张局面。

  第二,棉副产品仍然弱势,而且这种弱势或将长期维持。14日~15日,新疆石河子三级棉油价格为4200元/吨,下跌30元/吨;内地黄河流域三级棉油主流价格5220~5300元/吨,下跌50元/吨。新疆42%蛋白棉粕价格为1800~1900元/吨,黄河流域40%蛋白棉粕出厂价2300~235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