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森林保险制度 护航林业精准扶贫

11.04.2016  11:39

编者按:实施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目前,革命老区临沂尚有省定贫困村1145个、贫困人口41万户70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其中76%的贫困人员集中在边远山区、库区……这里既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又是森林资源的富集地,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部脱贫,临沂林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对于贫困山区的林农来说,经营森林是个靠天吃饭的“露天”产业,一次强风、一场冰雹、一场雪灾、一场火灾……都可能会让林农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辛苦劳作付之东流。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已经成为当前山区农民贫困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实施林业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脱贫的最大障碍。

 

日前,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风景区因遭受雪淞灾害,获得了太平洋产险临沂中心支公司保险赔付12.91万元,这是临沂政策性森林保险理赔的第一单,金额不算大,影响却不小。


“多年来,我们当地森林经常受强风、雨(雪)凇、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森林林木受损失。以前没有这类保险,自然灾害说来就来,我们也只是眼睁睁看着没办法。2015年,县里林业部门帮着购买了政策性森林保险,我们每亩地只交了4毛钱保费,其余的90%全部是各级财政补贴的。去年冬天,我们景区遭受了雪淞灾害,园区内松柏树主干折断、倒伏严重。我们及时向保险公司报险,市、县林业局的专家也赶到现场,指导勘查定损。年初,我们就拿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对景区植被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陵县尚岩镇文峰山风景区负责人介绍说。


森林保险不仅为森林经营者擎起了一把安全伞,也透视出森林保险在林业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临沂在推进林权抵押融资的同时,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上下真功夫,为精准扶贫搭建起金融支撑的平台,为推动产业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保驾护航。


行动1:明确财政对政策性森林保险补贴,把政策扶持落实到精准扶贫上。


由于临沂林区贫困人口多、面积广、贫困化严重,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林农保险意识很低,特别是公益林,经济收益过低,公益林管护的国有林业单位、集体和林农不愿保、不想保的思想严重,全面推开森林保险业务的难度较大。


临沂市各级林业部门清醒地认识到,森林保险的公益性决定了更加需要政策的扶持与推动,工作中他们紧紧抓住公益性这个特点,始终把积极争取加大各级财政部门对森林保险补贴力度,提高保险金额,使受损农户得到充分的保险保障作为扶贫的重要举措,与市财政联合行文确定了公益林险种定额补贴标准。目前,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公益林险种补贴最高,各级财政共承担保费的90%,经营者只需缴纳保险费的10%、也就是4毛钱。通过耐心的工作和系统的宣传,逐步了增强林农和林业经营企业的保险意识。截至2015年末,全市完成公益林险种签单112万亩,保险费448万元,保险金额8.9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超过400万元。


行动2:探索完善森林保险制度体系,把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到精准扶贫上。


产业是脱贫之基,保险是防灾之伞。针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临沂市坚持把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和商业性森林保险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林业金融产品,认真分析全市林业风险特质,深入把握广大林农的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本地需求的商业森林保险品种,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提供风险保护罩。


按照“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经营”的开办宗旨和“政府得民心、林农(场)得实惠、保险事业得发展”的工作目标,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太平洋产险临沂中心支公司不断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森林保险业务,先后推出了林木火灾保险、核桃种植保险、杏种植保险等一系列商业性森林保险业务,使保险业务在产业融资、林区扶贫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该公司还连续2年承保了蒙山旅游区、兰陵县和郯城县的政策性公益林保险,承保面积达到88.36万亩,累计提供保险总额7.06亿元。


行动3:健全森林保险服务链条,把机制保障落实到精准扶贫上。


森林保险牵涉千家万户,保费低、受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各级林业部门围绕建立机制下功夫,充分发挥政策性森林保险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组织机构。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林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投保,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主动参与森林保险。建立内外协调机制。与市直相关部门、银行保险等做好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及灾后查勘定损工作,实现了惠农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五公开”,切实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强化了在准入条件、土地交易、项目建设等重大和敏感问题上的监管,对违背林业政策、搞破坏性开发、甚至企图圈占土地的工商资本,一律拒之门外。建立服务网点体系。通过在基层建立服务站、构筑网络平台,打通  “最后一公里”,将政策性保险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林农家门口,努力实现保险服务面对面,让政策性森林保险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