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棵杨树染病死亡 办证砍树一月仍无果

22.09.2014  11:43
2000棵杨树染病死亡 办证砍树一月仍无果 - 济南新闻网
来源: img01.e23.cn

        摘    要:坐在地头,看着一棵棵已折断的大树,商河孙集乡南陈村村民陈玉峰一口口吸着闷烟。眼前的这片杨树林是他7年前种下的,如今已碗口粗细,但去年由于长病树木一棵棵死去,还有感染其他树林的危险,陈玉峰想把病树抓紧砍去,但这需要办理《砍伐证》。让他没想到的是,向乡里申请办证已一个多月了,证仍然没办下来。

  看着不断病死的杨树,陈玉峰万般无奈。 记者郭尧 摄

  坐在地头,看着一棵棵已折断的大树,商河孙集乡南陈村村民陈玉峰一口口吸着闷烟。眼前的这片杨树林是他7年前种下的,如今已碗口粗细,但去年由于长病树木一棵棵死去,还有感染其他树林的危险,陈玉峰想把病树抓紧砍去,但这需要办理《砍伐证》。让他没想到的是,向乡里申请办证已一个多月了,证仍然没办下来。

  心有不忍 30多年开荒 如今2000多棵杨树染病死亡

  9月18日,刚下过雨,南陈村通往村外庄稼地的路泥泞难行,在离村两里地的荒郊野外,陈玉峰的房子孤零零地坐落于此。陈玉峰穿着胶鞋正在羊圈里忙碌着,他说他从小就喜欢树,种树只是一种爱好,不以这个为主要收入,现在主要靠饲养的100多只羊为生。

  陈家种着6000多棵树,从他家房前向四周绵延,有杨树、槐树、榆树、柳树、苹果树、核桃树等多个品种。离陈家不远处,有一片杨树林,这里的树木已竞相折毁,很多已有碗口粗细、3层楼高的杨树断成了两节,树干上长着红色的斑点。

  陈玉峰称,在1983年他用自家的两亩粮地当作交换,承包了当时还是荒地的这片树林,共有60多亩。“当时这里遍地长着荒草,还有的地方就是盐碱地,寸草不生,当时是我靠自己的力气一点点把盐碱地给掘了,种上的树。”陈玉峰说,这次损毁的杨树林是他2007年种的,共有2000多棵,在种的所有树木当中,也就杨树可以卖点钱。

  “可能是由于种的杨树品种不好,从去年八九月有的杨树树干上开始出现红色斑点,当时我还没在意,但从今年春天开始,出现红色斑点的杨树越来越多,树也开始断折,我才着急起来。让人来帮忙看了说是感染了病菌,现在这2000多棵杨树已全死了。不仅如此,杨树林旁的柳树树干我看着也开始有红色斑点出现,可能是受感染了。所以我想把这片杨树林抓紧砍掉,一是别浪费了这片林子,二是让其他树免受感染。”陈玉峰说。

  尴尬办证 办了证才能砍树 跑了一个多月没有结果

  陈玉峰说,后来他找到砍树队,让其帮忙把树林砍掉。但这么一片树林,光砍伐就需要3天,完全处理完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砍树队说虽然是自家种的树,但要砍树也要办理《砍伐证》,否则会挨罚。

  一个多月前,陈玉峰开始四处张罗着办证,盼着早日把树砍掉。陈玉峰称,他先找到乡林业站,林业站让他找村里开证明,但村里不给他开,让他自行砍掉就行。“但自行砍掉就要挨罚,没办法我拨打了12345热线。后来热线给我回复说:‘乡里已向热线回复称,反映属实,建议和村委会协调处理’。”陈玉峰说,随后他又找到乡里,乡里还是让他找村委会。眼看事情无果,他找到商河法院,但法院表示不予立案。

  陈玉峰透露,村里之所以不给他开证明,是因为对于这片地,他和村里有纠纷。2005年,村里曾和他打官司想收回他承包的这片地,但最后没能收回。在陈玉峰出示的两份2005年的“民事起诉状”和“民事鉴定书”上,记录了当时的争端。

  当时南陈村村委会法人代表陈增朝告陈玉峰非法侵占本村集体土地60亩,要求返还,并赔偿经济损失12000元。但法院裁定称,需对整治地块上的树木、房屋进行价值评估后才能判处,中止审理。陈玉峰称,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承包合同现在已经找不到。

  出路在哪 办证需村里开证明 土地有纠纷不给开

  陈玉峰申办《砍伐证》,到底卡在哪儿?记者为此踏着陈玉峰当时申办的足迹,寻访了一圈。记者联系到商河县林业局执法大队高队长。他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如果私自采伐,就涉及滥砍,滥砍林木蓄积量不超过10立方米,按照树木价值的3—5倍进行处罚;如果超过10立方米,就要刑事处罚,自己种的树也不例外。

  高队长说,陈玉峰若要办理《砍伐证》,需要提供由商河县人民政府开具的《林权证》或由村委会开具的《权属证明》,有其中一个就可以办理树木采伐证。“如果他拿不到村里的证明,这种有纠纷、林权不清的不予办理。如果村委会开了证明,然后到孙集乡政府认证情况属实,可以采伐并盖章后,然后再报到县林业局勘查核实后,就可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高队长说。

  孙集乡林业站工作人员乔先生称,陈玉峰已向林业站交了50元钱,是实地勘察费。但因陈玉峰与村里有矛盾,证明信不给开,这就是手续不全。如果证明信给开了,乡林业站就能办理下一步手续。

  接受记者采访时,南陈村支书陈增朝表示,那片土地的产权应该属于南陈村二组,虽然没有证明,但村民都知道。2005年村里就想把地收回,但法院最后没判。“我们村有600多口人,这块地能让180人平分。总之我们不能开这个证明。”他说。

  陈玉峰说,即使他和村里有纠纷,也不能看着这片林子枯死白白烂在地里。当初种这片林,他投入了5万多元钱。“有没有一条途径,能解决这件事?”他说。

  对此,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主任郝纪勇表示,此事属于土地承包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要确定使用权归属就要村委会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确权。2005年法院中止审理,是还没出结果。如今要解决这件事,还是要找法院进行最终处理。

作者:苏珊 实习生 靳倩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