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60条利好袭来 让您提前了解

14.02.2016  12:32

  “‘十百千万’很实,‘十五个亮点’很亮”。2015年,济南市残联争当全省残疾人工作排头兵,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打造15项亮点工作,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2016年,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如何紧盯全市残疾人脱贫奔康行动任务目标破题起势?如何让全市33万残疾人兄弟姐妹享受到更多福利?近日,本报记者从《2016年全市残疾人工作要点》中梳理出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60条“重大利好”,让您提前了解今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发展蓝图。

  关键词 要点

  1.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中残联、省残联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全市残疾人工作要点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全市残疾人脱贫奔康行动任务目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和15项亮点工作,重点开展好“深化提升规范年”、“联系群众服务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打通打牢为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残疾人提供“零距离”服务,让全市残疾人与全社会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关键词 规划

  2.精心编制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推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纳入人口、社保、扶贫、就业、妇女、儿童、老龄等专项规划,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力度,促进全市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共享现代泉城。

  关键词 脱贫

  3.建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

  4.研讨制定《济南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好《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通过示范引领,依法推动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出台《济南市2016年促进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高校残疾毕业生一次就业比率。

  5.全年完成2000人的就业任务。

  6.救助奖励1000名在校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

  7.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切实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和班次,提升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就业率较高的保健按摩、文化产业等具有济南特色的培训工作。

  8.全年培训残疾人不少于8000名。

  9.制定《济南市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和《济南市盲人按摩规范化建设达标标准》,建立健全适应盲人按摩行业发展的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在全市盲人按摩机构中开展盲人按摩规范化建设活动。

  10.制定盲人按摩继续教育规划,不断提高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11.探索合作社规范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社良性发展,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分社,设计开发特色产品,整合我市土特产项目资源,打造品牌效应,逐步将具有济南地方特色的产品或项目引进合作社,实现联供联销,广泛吸引残疾人加入合作社实现创业。

  12.加强对全市105处就业创业扶贫基地的扶持与管理力度,提升安置带动能力,使安置残疾人和辐射带动残疾人户数有所增长、收入有所提高。

  13.加大自主创业一次性资金扶持力度,扶持个体从业400户。

  14.进一步深入开展100个特困村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增强扶贫解困的针对性,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

  15.认真抓好为残疾人代缴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16.继续落实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养老保险金政策。

  17.深化探索老年残疾人托养政策,针对老年残疾人托养问题调研报告所反映的需求矛盾,积极协调民政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推进老年残疾人托养政策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康复

  18.对有康复救助需求的800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

  19.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标准,对4500名精神残疾人实施救助。

  20.为160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大小腿假肢。

  21.为85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22.购买社区康复成果5000例。

  23.资助3.8万名非重度、非贫困残疾人加入居民医保。

  24.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网络,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康复专家库,成立各类残疾人康复专家指导组,分层次进行业务指导。

  25.制定康复专业人员定期培训计划,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县(市)区康复中心业务骨干、基层康复人员和儿童康复机构康复人员的培训,特别加强对4500名康复协调员的培训。

  26.充分发挥市级辅具中心专业技术优势,利用假肢矫形中心和听力技术中心等技术资源,为残疾人提供科学专业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27.编写《济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使用手册》,让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掌握辅具适配知识,提高辅具适配能力。

  28.全年开展辅具个性化评估适配1000户。

  关键词 权益保障

  29.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文件,借助各级司法部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各级维权岗职责,促进残疾人法律服务走向。

  30.督促全市有关部门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通过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等手段,对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残疾人身上。

  31.协调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信访平台,建立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暨残疾人信访信息系统。

  32.加强民声连线、理事长信箱等网上信访渠道的受理能力,及时接受并回复残疾人网上信访,定期汇总整理信访内容,利用好网上接访平台,对残疾人群众关注较多的问题提请理事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通过研究个案,解决普遍问题,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源,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3.扎实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扩面增项,全年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0户。

  关键词 文化产业

  34.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

  35.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县(市)区残联采取以考核促落实的方法,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做好考核,确保残疾人文化产业得到快速高效发展。

  36.全面推动残疾人文联建设,切实发挥残疾人文联在推动我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工作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37.全年建成残疾人文化产业基地10处。

  38.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周、体育健身展示、特奥日等活动,推广残疾人健身知识和方法,推动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康发展。

  39.积极申请承办山东省残疾人锦标赛项目,通过承办比赛项目,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残疾人运动员梯次化培养做准备,促进残疾人体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 组织建设

  40.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县(市)区残联机关人员配备不少于10人;乡镇(街道)残联配备专兼职理事长;配齐配强“一专两员”;强化村(居)残协专职委员的作用,并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补贴。

  41.建立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制度,明确村(居)残协委员每年走访每户残疾人家庭不少于2次。

  42.积极发挥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作用,引导其他协会与之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引导、鼓励各专门协会,依法依规维护本类别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43.依托五个专门协会活动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愉悦残疾人身心健康;积极探讨“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加强市及县(市)区各类专门协会的交流、沟通,带动全市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的开展。

  44.制定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清单,规范购买康复服务的项目、程序和验收方法,逐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创建济南特色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45.在已建70处乡镇(街道)康复指导站和1001处康复站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由各县(市)区继续推进康复指导站、康复站建设。

  46.加强对11处县(市)区级庇护所和54处乡镇(街道)级托养机构的规范管理,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更好的托养服务。制定创建标准和考核验收标准,对托养机构人员、工疗项目、补贴资金使用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贴。

  47.根据中残联等部门2017年在县(市)区开展辅助性就业的要求,积极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和作用,推广市中区辅助性就业的工作经验,提前1年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全面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

  48.针对目前各县(市)区培训基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重点对培训基地进行规范,以使其在提升残疾人职业素养、促进残疾人就业从业和奔康致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49.积极协调市卫计委,进一步修订完善《济南市残疾评定异议处理办法》,成立济南市残疾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处理评残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协调评残医院,建立定期上门评残制度,为无法出门的重度残疾人评残提供上门服务;与卫生部门合作组织评残医生业务培训,提高评残医生的业务水平与责任意识。

  50.对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重点的各类康复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社区康复服务等康复项目和康复服务按精准化的模式进行“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

  51.探讨完善爱心企业同盟、爱心书画家同盟、爱心宣传同盟、爱心志愿者同盟的运行机制,调动各同盟成员的积极性,拓宽募捐渠道,加大募捐额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传统募捐形式与现代募捐方式相结合,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众筹助残平台。

  关键词 信息化

  52.进一步完善全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业务系统和功能模块,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和手机APP。

  53.设计开发“全市残疾人精准化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残疾人服务供给与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精确对接,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残联组织与残疾人群众的密切联系、改进为残疾人群众的服务。

  54.总结2015年小康进程监测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微调调查指标、优化调查方式,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入分析监测数据,找出数据背后反映的奔康短板,为修订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惠残政策转化;将监测工作与“精准化服务信息平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共用。

  关键词 工作创新

  55.运用现代媒体服务残疾人群众,开展灵活多样的网上群众工作。

  56.加强基金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引进更多优质福利项目,充分利用“爱心助残募捐周”活动,采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模式,发挥福利基金会品牌效益,提高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

  57.完善众筹助残平台、手机微信公众平台,拓宽募捐新渠道,推广10个爱心众筹项目。全年募集残疾人福利基金(物品)800万元。

  58.加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建设,全年建立志愿助残联络站100个。

  59.依托志愿助残服务机构,延伸志愿助残服务内涵,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层次,全年助残2万人次。

  60.将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扩大到培训、就业、托养、肢残儿童矫治手术、假肢矫形等服务项目,提高购买服务的数量。实现购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130例。

作者:沙文婧   网络编辑: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