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 民间剧团、志愿者助力文化惠民

01.03.2016  10:43

  “今晚的《铡美案》选段唱得好!”“这个舞蹈节目的服装还有待提升。”……加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文化信息交流QQ群,当地剧团下乡演了什么、演出效果如何、观众有何反馈,都能在这里一目了然。这个集信息交流、各层级互动于一体的平台,从侧面展示了当地盘活资源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成果。

  见到淄川区文化娱乐协会京剧团团长李云时,她和团员们刚刚忙完在太河镇杨家庄村文化广场的演出。“唱得真过瘾!”“你们一定要再来!”每当听到观众如此评价,李云总是颇感欣慰:“我们剧团已经组建整整10年了,现年87岁的高守序老人为我们操琴多年,几乎不取分文,每到一个村子都有痴迷京剧的观众追捧,这就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原因。”李云介绍,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10年间,该团发展了40多名固定演员,能演《红娘》、《金玉奴》等9本大戏,张派、荀派等流派纷呈。“在岭子镇大口村演出时恰逢雨天,村民们聚集在篷布下观看;在太河镇山桥村,观众在露天广场啃着烧饼等待开场……”李云说,近年来剧团足迹遍布全区百余个村居,仅2015年就完成惠民演出106场,超出规定任务45场。

  这是淄川区民间文艺团体举行文化惠民活动的一个缩影。聊斋俚曲剧团、鲁韵吕剧团、般阳文化艺术团……众多演出团队都有相似的经历。“淄川区民间艺术团队多,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弥补专业演出力量的不足,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淄川区文旅新局局长唐加福说,2015年,该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其中,以当地21支民间龙头团队为引领,落实“每年每村一场戏”任务是文化工作的年度重头戏。“对照既定的覆盖420个村居的420场惠民演出任务,2015年,不同团队发挥各自的积极性,落实各类演出1200场。让优秀团队带头示范既锻炼了队伍素质,又带动起一批民间文艺爱好者,提升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唐加福说。

  除大量的民间剧团外,在一些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文化站,一批由志愿者组成的文化队伍也为淄川区的文化惠民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该区将军路街道有一个五彩志愿者团队,即红、黄、橙、绿、蓝5支队伍,分别服务于文化艺术、基层党建、治安调解等不同领域。在文化艺术小分队中,有由志愿者自发组建的吕剧团、京剧团、山东梆子剧团,还有书法、舞蹈、摄影等不同的小组。“平时大家在街道办活动、排练,有送戏任务或大型演出时,文化志愿者们创排节目参加表演。”将军路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周红霞表示,在将军路街道,志愿者送戏下乡活动贯穿全年,他们还面向群众义务教授广场舞、免费培训摄影技术,同时,也将许多基层文艺爱好者带上了“热土欢歌”赛歌会、“幸福大家跳起来”广场舞展演等大型活动的舞台。

  “文化是一种力量,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欢乐,哪里就有满意度。”淄川区龙泉镇镇长刘成说。在文化活动渐成群众自觉的同时,基层文艺人才的不足也引起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及不少民间团队的重视。

  “经过多年磨砺,民间剧团基本拥有了相对固定的演员队伍,但‘老唱老戏、老戏老唱’的问题势必导致发展缺乏后劲,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缺乏的是文艺骨干的帮扶和专业人才的介入。”淄川区鲁韵吕剧团团长武安国说。

  为给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提供后续动力,2015年以来,淄川区文化馆开办了涵盖器乐、戏曲、曲艺等12个专业方向的18个培训班,对基层文艺骨干集中培训,并鼓励民间团队参与“新创作优秀剧目调演”等重大演出活动,通过“以赛代练”模式,提升其业务水平。唐加福介绍,淄川区还将尝试向社会购买师资等方式,促进人才资源向创作、演出、展览等文艺门类流动,多方合力,全面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