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

22.12.2015  16:04

  乡镇卫生院是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措施。为此,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了温馨的就医环境。

   一、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 一是加强镇中心医院建设。2012年投资8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4层框架结构,床位75张的住院大楼;配备了中心供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防、监控等智能化系统,电梯、卫生间、电视等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本镇住院患者需求。二是加大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一体化管理。为切实提高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适应新医改工作要求,不断地满足广大农村患者就医需求,积极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截止至2015年汪疃中心卫生院共成立17处标准化卫生室,参照标准化卫生室标准,每月对卫生室逐项进行考核,对不符合标准的当面进行纠正并责令整改,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兑现挂勾。实现了村卫生室环境卫生良好、基本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的目标。

   二、成立国医堂,为群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针对农村患者腰腿痛、肺心病等慢性疾病较多的特点, 2015年在新建的病房楼一楼开设国医堂,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配备三名中医师及一名推拿师,科室设有中医科门诊、中医病房、针炙推拿室,康复理疗室等。通过中药、针炙、电针、推拿、理疗及局部注射等方式,为腰椎增生、腰间盘突出、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面瘫、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及冠心病等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治疗,并在运作过程中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了中医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三、优化就诊流程,主动积极作为。 一是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门诊-病房-公卫互通。使病人的就诊流程的每个环节能够很好地衔接,避免病人多次重复排队和来回往返。二是成立慢性病门诊,通过慢性病门诊的诊疗过程完成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三是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医疗服务方式。采用患者门诊就诊与医生入户随访相结合的诊疗方式,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医患互动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服药依从性。通过成立糖尿病病友会、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减盐让生活更有滋味”家庭减盐竞赛及开展“明星健康家庭评选”活动等,大大提高了群众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

   四、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汪疃中心卫生院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依法执业。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做到用制度用人。建立了镇中心医院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三是开展群众评议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设立意见箱、回访电话等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了推诿训斥刁难病人,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发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感受到了镇中心医院的温暖。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