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在沂蒙(五) 曲宗贡:战火燃烧在沂蒙山上

04.08.2015  13:07
家仇国恨集于一身,战场上曲宗贡奋勇杀敌,很快被组织上派到“青年抗日学校”学习侦查学,为做一个合格的通讯兵做准备。1941年,是山东抗战最艰苦的一年,曲宗贡学成归来,被分配到当时驻扎在临沂的《大众日报》做通讯员兼警卫员。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同日本法西斯展开了八年的殊死搏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沂蒙,这片浸透血与火的土地,抗战时期同样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同样以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鲁网临沂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抗战在沂蒙》,展现在八年抗战中沂蒙大地上的平民英雄和他们的英雄故事。

    《抗战在沂蒙》系列报道(五)

  曲宗贡,89岁,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东哨村人,1926出生,1940年参军,从事通讯员、警卫员工作,1946年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退伍回乡,回乡后创办了东哨村小学。

抗战英雄曲宗贡

  “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愤怒充满了我们的胸膛,鬼子们各路进攻来扫荡,杀人放火奸淫又抢掠。展开游击战争,打到敌人后方······向鬼子们展开反扫荡。”今年89岁的曲宗贡面对鲁网记者,张口就唱出了这首《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

  这首《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在抗战时期的1940年到1945年,传遍了沂蒙的山山水水,鼓舞着象曲宗贡一样的无数热血青年参军打鬼子。

  曲宗贡住在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东哨村。除了耳朵在战争年代被炮弹震的有些背之外,身体硬朗,回忆起当年打鬼子的经历,他激情澎湃,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是16岁参军的,虽然年纪小,但很多事情都还记得。那时候打鬼子是很苦的,但有什么办法呢?赶不走鬼子,没咱中国人的好日子过。”曲宗贡向鲁网记者说,当他亲眼看到日本鬼子在家乡无恶不作后,背着粪箕子下地干活的他,扔下粪箕子就跑去参加游击队,加入了“边连县游击队”,跟着部队开始打鬼子。

鲁网临沂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文才与东哨村村干部曲宗云、范永胜和曲宗贡交流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劫难,山东临沂也未能幸免,日军在沂蒙山实行“三光”政策,曲宗贡的家乡兰山区半程镇东哨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仇国恨集于一身,战场上曲宗贡奋勇杀敌,很快被组织上派到“青年抗日学校”学习侦查学,为做一个合格的通讯兵做准备。1941年,是山东抗战最艰苦的一年,曲宗贡学成归来,被分配到当时驻扎在临沂的《大众日报》做通讯员兼警卫员。

  “我工作的任务是收发来往大众日报社的信件,分门别类的进行保管;还负责把最新出版的大众日报向不同的部门和地区传达最新的抗战情况。”曲宗贡介绍,有时候一些信件非常机密和重要,他就亲自上阵以求稳妥。

曲宗贡的功勋章

    曲宗贡还记得,有一次收到情报说鬼子要来偷袭我方部队,上级当机立断命令曲宗贡所在的部队全线转移,其中炊事班和《大众日报》的工作人员要提前行动。不过,在他们行动一天后,我军根据收集到的最新情报,决定让提前转移的部队进行后撤和大部队汇合。曲宗贡作为通讯兵,主动承担起了“送信”的工作,骑上一匹快马就向目的地赶去。

  可是天黑走山路,曲宗贡半道迷了路。“那怎么办呢?我就朝着有光的地方走。正好赶到了一个村,向老乡们打听先遣部队的情况。这一打听,果然打听到了。我就找了一位身体强健的年轻人给我在前面带路。天亮之前就把消息传递到了。”曲宗贡骄傲的说。

曲宗贡在“青年抗日学校”时期的字典

  在担当通讯员、和警卫员的工作中,曲宗贡遇到过无数的危险,最终依靠过人的勇敢和智慧一一化险为夷。1945年8月,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曲宗贡特别开心,他把刊登着这个伟大消息的《大众日报》尽快的分发出去,让更多的人和他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1949年,曲宗贡退伍回到家乡半程镇东哨村,创办了东哨村小学,培养了村中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曲宗贡,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一位平凡的抗战英雄!

   链接:

  《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歌词:

  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愤怒充满了我们的胸膛,鬼子们各路进攻来扫荡,杀人放火奸淫又抢掠。展开游击战争,打到敌人后方,山川震惊,林木震荡,到处有革命的队伍,到处有抗日的武装。兄牵弟,儿别娘,前拥后护上战场,齐心合力打东洋。拆桥破路,攻城夺粮,造成犬牙交错的战场,向鬼子们展开反扫荡。

  抗战英雄曲宗贡最珍惜他的功勋章